分享

一家小店,几十年坚持做实体零售,不追风口照样雄踞行业第一!

  平凡的人 2018-09-25
作者:魏无忌


随着互联网电商人口流量红利逼近天花板,又兴起了一股新零售热。

无人便利店,各种办公室货架层出不穷,说这个中心的概念和原则,可就算说的再好听这也不过旧瓶装新酒,只是从传统零售的“变装”。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7-Eleven。众所周知,这个便利店来自日本,已经在全球开了7多万家门店,仅小小的日本本地就开到2万家,它的零售额达2677亿元,远远超过高鑫零售、永辉,雄踞行业第一位子。

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扒扒这家店!

1

7-11原来是美国的

首先,要先打破一个常识性的错误,7-Eleven并不是在日本的大地之上萌芽的,而是在美国。

1927年,7-Eleven的前身南大路制冰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成立,对,就是一个制冰公司。

一开始,店里就卖些冰块,后来慢慢增加了面包、热狗等生鲜速食,每天从7点营业到晚上11点。

20世纪40年代,零售时代崛起。南大陆公司将名称正式改为7-Eleven,这便是7-11的正式诞生。

7-Eleven和日本的渊源脱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铃木敏文。

出生于1932年的铃木敏文大学心理学毕业后,进入东京出版做推销员,贩卖书籍。

稳定的工作,日复一日的操劳让铃木十分压抑,眼看年近30还没一点出息,于是他就决定要摆脱舒适圈,辞职去挑战新事物。

拥有丰富经验的他,直接进入了当时业界钱20的大型商超伊藤洋华堂,谁想这家商超正好遇上瓶颈。

为了找到解决方法,他们派铃木敏文赴美学习考察。

就是这次机会,让铃木敏文初次接触到了7-Eleven。

他惊讶于7-Eleven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便萌发了想要将其引入日本的想法。

2

迎难而上,吃掉老东家

他代表伊藤洋华堂向美国总部表达了要引进的想法后,发现7-Eleven的品牌授权费及其高昂,如果8年内开不到1200家店还得缴罚金,这些苛刻的要求一时难住了他们。

公司会长对他声明,如果非要搞,总部只能出一半的资金,可铃木敏文真的想做,便将所有的积蓄都投了进去,那时的他已经年近40。

1973年,经过多次谈判,铃木敏文终于拿到7-Eleven在日本的经营权。

1974年,正式创办了7-Eleven。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7-Eleven在日本发展出越来越多家店,势头也愈来愈猛。

1991年3月,日本的7-Eleven反向收购了老东家美国7-Eleven总部73%的股权。

3

那么,日本的7-Eleven到底凭什么本事做到如此强大?

按铃木敏文自己的话来说:消费其实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一场心理战

7-Eleven开店之初,每个店摆设的产品几乎都一样,但是他们非常重视定期搜集到店顾客的需求。

于是,就发现卖早餐没有卖饭团、关东煮等产品受欢迎,为了更好的满足顾客可以吃到热食,便在店内配置了微波炉。

发现写字楼里上班族的外卖需求便开始支持外卖服务,后来慢慢的将服务范围扩大到买电影票、送快递、交保险、交水费、拍证件照等50多种。

甚至为了方便顾客取钱,拿到银行牌照,开设开设了7-Eleven bank,推出取现金的服务。

再者,7-Eleven特别注重品质。

有个朋友曾经要在7-Eleven买他最喜欢吃的盒饭,眼看着快到保质期了,他便将时间调慢了几分钟。

但店长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把戏,直接把饭盒盖子打开,把饭倒掉了。

这事搁在谁头上都有可能会炸,但回头一想,这难道不是7-Eleven对品质的最高坚持吗?

7-Eleven成立44年,能够以100平米小店几十年雄踞实体零售第一,以8000名员工创收116万元人民币,人均创造利润与阿里比肩。

所以说,风口年年有,年年特别多,可风口不一定什么猪都能吹地起来。有时候坚持自己的道路和特点,才会迎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近两年,关于日本匠心精神跌落神坛的新闻虽然此起彼伏,但有些东西我们知道了就要引以为鉴。在国内新零售崛起之时,理当向7-Eleven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便利店学习一些较为优秀的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