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项目直投,我们该关注什么?

 WLM3m9hs7ndj9p 2018-09-25

这么多年跟客户接触下来,感觉客户还是很喜欢单项目直投,总结下来就是期限短,标的明确,很多都是Pre-IPO项目,退出路径明确。承蒙投资人对我的信任,所以时不时会碰到客户发过来一些单项目让我帮忙看看,是否值得参与投资。接下来我就谈谈对单项目投资的一些简单判断方法,不一定全面,但可以按照这个逻辑来参考筛选。

当我们收到理财师或朋友发过来的单项目时,首先不是看项目本身,而是看这个单项目的管理人是谁,是谁推荐的。

如果管理人不熟悉,推荐人也不是很熟,那就先了解这些管理人再说;如果管理人是熟悉的,也是可以信任的,那就接下来看项目本身,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项目本身可能不是很看的明白。

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看看这个项目还有哪些机构在里面,可以是之前融资时进入的,也可以是本轮融资时明确表示要进的。

如果有知名基金投了这个项目,毕竟知名基金本身很专业,在投项目时会做很多尽调工作,这些基金本身也在为这个项目背书,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投资,这可以减少我们在专业判断上的弱势。

举两个项目案例:

第一个项目是食品行业,项目是做零食小吃的,从天使轮到A轮投资人有小马峰基金,惠创基金,联创永宣。第二个项目是某财经网站,在业内挺知名的,它的早期投资人有红杉,晨星等机构。

对比这两个项目投资机构股东,明显第二个项目在机构品牌、专业能力等方面比第一个要强很多,有这些知名机构在里面,对项目是很好的背书。借个网上看到的段子,你去菜场买菜的时候,就跟在大妈后面,等到大妈挑挑捡捡砍好价格了,你就可以跟着来一句,我也来两斤。它简单的解释了什么是跟投。跟在专业人士后面,总归会少吃点亏。

如果领投机构确定后,再看下项目估值,通常在募资说明书里面会有估值分析,也会有对标公司估值对比分析。对于估值高低问题,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来说,估值越低,安全性就越高,特别是最近市场不好,新股破发是大概率事件,除非公司成长性很好,不然还是抱着低估值投资才是安全首要条件,毕竟投资首要标准是不亏钱。

当估值问题解决后,接下来要看产品结构,特别是一些热门的独角兽单项目股权投资,因为份额稀缺,所以很多机构靠关系拿到一些份额就发个基金,层层结构嵌套,每层都收取一定费用,如果你不仔细看,都不清楚到底有几层结构。这个点很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客户忽视,未来项目退出明面看赚了很多,但层层费用扣除后,客户拿到手实际还不如固收的回报,辛苦等待好几年好不容易等到上市退出了,算算回报都在为管理人打工了。

下图是某基金投资蚂蚁金服的产品结构,因为蚂蚁金服是知名的独角兽,份额稀缺,所以相信该基金也是通过某些渠道拿到一些份额,仔细看右边投资路径,很明显它涉及两层结构,每层结构都有管理费和超额收益分成,按照这个费用收取方式及产品年限,两层结构会收取20%管理费,后端收取40%超额收益,如果再算20%个人所得税,先不说回报如何,就这些费用已经吃掉大部分收益了。这里顺便提下母基金,因为母基金基本都是两层结构,也存在双层收费问题,但母基金策略最大优势是风险分散,它会投好几个子基金及一些直投项目,而且母基金管理人是需要一定专业技能和投资判断能力,这个跟单项目双重结构是很大区别,所以母基金双层收费是可以理解,也是业内普遍能接受的。但单项目多层结构多数来看是增加投资人成本的。所以,产品结构及费用一定要搞清楚。

判断项目还有很多维度,比如行业,创始团队,产品,商业模式、财务指标等,这些对投资人来说太专业了,我们还是简单点,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控制风险:

先要认可管理人和推荐人,其次评估下估值是否能接受,有一定安全边际,最后看下产品结构,搞清楚几层结构,怎么收费的,以上都搞清楚了,再考虑是否值得投资。

~End~

鸣谢

本文作者简介

王春杰

优脉财富汇 产品总监

东华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研究生学历

曾任凯思达资本高级投资经理,负责股权类项目及地产项目的投资.在之前任职于知名外资地产基金公司凯龙瑞投资,参与投资了上海、北京、成都等总额超过人民币30亿商业地产项目。2016年加入优脉产品部,负责一级市场及地产项目筛选和尽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