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修炼的第一项必听课——中医急救的前世今生

 jiezhukuaile 2018-09-25

学习中医最首要的是学什么?

学养生?药膳?中医基础理论?还是四大经典?

我不否认这些都很重要,特别是四大经典是中医的基石,养生也很重要。但是,如果自己或亲友突发中风、心绞痛甚至心梗,怎么办?旅游很开心,忽然扭了腰、崴了脚,或上吐下泻,怎么办?心仪的女孩突发痛经,怎么办?出国在外,痔疮发作,怎么办?

平时养生,忽然之间,命没有了,一切归零。

这是很多医界前辈的悲哀,也是我们的伤痛。

大家会偶然关注到是某个明星或知名企业家,突发心脏病或脑梗英年早逝,包括绿野木业42岁的董事长许伟林、北京同仁堂39岁的董事长张生瑜……但这似乎离我们很遥远——正是这样的侥幸心理,让悲剧天天都在上演。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居民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近200万,死亡率为140.3/10万;心血管病患病率也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人生无常,即使在医学界,也有很多名医因抢救不及时而撒手人寰,不乏正值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青年俊杰。大家可能会有疑问,那些名医为什么不能自救呢?

在许多人看来,中医是“慢郎中”,只能治小病轻病,如果是关乎生命危险的大病、重病、急病,中医一定是不行的。事实上正好相反,中医急救的历史源远流长,众多精彩案例散落在古籍中,如扁鹊使虢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就记载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中所述的病种,不少是急症、乃至危重病;东晋名医葛洪,既是道家的重要人物,也是擅长炼丹术的化学家,这位得道的“葛仙翁”看我们凡夫俗子每每被急病逼迫,便写了一本《肘后救急方》,也就是中医古代的“袖珍救急手册”。但效果如何呢?很多人心里都要打个问号。

屠呦呦先生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曾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在研发最关键的时刻,一份中医古代文献记载的治疟验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她灵感和启示。这份珍贵的文献就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可见这本书的内容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时过千年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光芒。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古人学习的科学精神。对古人的经验我们应怀有敬畏之心,先假设肯定,然后去验证,错了,就放弃;对了,不正是我们的进步吗?谦受益,满招损。若固步自封,不肯突破自己的认知,简单粗暴地否定,如南怀瑾先生所说“才是真迷信”。

我只是一名普通中医,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热衷于通过实践验证所学,我曾按揉足三里或至阳穴缓解多例急性胃痛、腹痛,运用内关穴缓解心绞痛、心梗及心律失常,按压胆囊穴止胆绞痛,捏耳穴治疗落枕,运用手三里治疗腰扭伤,X形平衡法,按压肘灵穴治疗网球肘,治疗均数分钟取效;父亲的肘部拉伤,屈伸不利,刺对侧委中穴一针而愈,其肩周炎用鱼肩穴亦一针而愈;白萝卜汁滴鼻缓解偏头痛;支沟穴治岔气……这些反复验证过的中医救急法简单、神奇、高效,在很多方面远胜现代医学,但缺少人去实践而被忽略,逐渐变成了历史。而中医急救之所以逐渐消亡,与中医近代的遭遇和历史、社会、政治等因素有关,中医界流传“西医杀人无过,中医救人无功”,就是说中医的急救不受法律的保护,病人一旦出了意外,医生职业生涯就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少人肯去运用中医方法去急救呢?骨折后西医手术就必定比中医正骨、小夹板疗效好吗?但是后者为什么用的人越来越少呢?这后面的原因值得大家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