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细说(七)

 涂鸦吧 2018-09-25

【“大相径庭”解析】成语细说(一)

该成语原作“大有径庭”,语出《庄子·逍遥游》:“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王先谦集解:“径,门外路;庭,堂外地。”所谓“堂外地”,就是院子,院子和门外路当然差别很大,故“大相径庭”表示二者截然不同,距离很远或彼此矛盾,如:二人意见大相径庭。

【从“吉人天相”说起】

“吉人自有天相”这个成语中的“相”,是什么意思?有人以为是名词,表示“面相、福相”。其实不然。

“相”在这里是动词,作“辅助、帮助”解,所以该成语的字面义为:好人自然会得到上天的帮助。了解这一点,也就不难从字面上理解,相国、宰相、丞相、傧相这些词的意义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僵”何义】

有辞书释为僵硬,但僵硬跟“百足”何关?似说不通。

“僵”有倒伏义,如《汉书》“僵柳复起。”此成语中的“僵”亦然。

《辛稼轩诗文笺注》:“君看百足虫,至死身不颠。”就说它到死都不倒下。为什么?《六代论》解释:“以扶之者众也”,因为稳住躯体的足较多。

【“李代桃僵”之“僵”】

现代汉语中“僵”主要指僵硬,故有人不解“李代桃僵”之“僵”何义,常误书“缰”等其他字。

该成语典出古乐府《鸡鸣》,“僵”指扑倒、死亡。“李代桃僵”本指李树代替枯倒的桃树,喻兄弟应互相帮助,后多喻以此代彼等义。明乎此,也就能理解“百足之虫”为何“死而不僵”了。

【为何说举一反“三”】

成语“举一反三”,为何不说“反四”“反五”?

该成语出自《论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反,类推。隅,指角、墙角,如负隅顽抗。

北宋经学家邢昺注疏:“凡物有四隅,举一则三隅从。”凡方形物有四角,举出一角则可类推另三角,故孔子如是说,成语简为“举一反三”。

【成语“好整以暇”辨析】

先来逐字解释:好,喜欢,故读去声hào;整,严整(严肃整齐,或严密周到);以,连词,而、又;暇,从容不迫,如《世说新语》:“神意甚暇”。

该成语典出《左传·成公十六年》,原指晋军喜欢严肃整齐而又从容不迫,今多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但处事仍能严密周到,而又从容不迫。

【“铤而走险”之“铤”解疑】

人们都知道“铤而走险”之“铤”不能写作“挺”,那么这个“铤”是何义呢?西晋学者杜预对《左传》“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句注释曰:“铤,疾走貌”,也就是迅速奔跑的样子。

故“铤而走险”原指快速奔跑而误入险境(因为慌不择路),后来转指因为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高瞻远瞩”之误解】

毫无异议,该成语形容目光远大。但很多辞书的字面解释为:站得高,看得远。将“高瞻”释为站得高,“站”义无中生有,而“瞻”弃之不顾。

其实“高瞻”与“远瞩”非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成语解释为:看得高,看得远,亦即“看得高远”。《中国成语大辞典》如此释义,精当。

就我手头有的辞典,如语文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辞典》、商务的《汉语成语考释辞典》、上海辞书的《汉语小辞典》、江苏古籍般的《成语辞典》等,都将“高瞻远瞩”解释为“站得高,看得远”。

【被误解的“吉光片羽”】

乱用词藻,不求甚解,是目下文章一病。某报有文:“十年,由历史角度看,只是吉光片羽。”显然将此成语义当作短暂时光了。错。

吉光是传说中的神兽。晋《抱朴子》:“…吉光之兽,皆寿三千岁。”片羽,指吉光身上的一毛。

“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宝,如: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狗屁不通”由来】成语细说(一)

有人说它本作“狗皮不通”,因狗皮不透气,天热时只能靠伸长舌头散热。而“皮”“屁”音近,后变为“狗屁不通”。但查遍古籍找不到“狗皮不通”的任何用例,可见此说属臆测。

我认为,人们常将文理、事理不通斥之为“狗屁”,于“狗屁”与“不通”经常反复连用,产生了这一新成语。

(赵所生 国学正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