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公国(德语:Herzogtum Preußen、波兰语:Prusy Książęce)位于普鲁士地区东部,存在时间为1525年至1701年(其中1618年-1701年间以勃兰登堡-普鲁士形式存在)。普鲁士公国是历史上第一个新教国家,人口中德语使用者占多数,波兰语和立陶宛语占少数。 中文名: 普鲁士公国 英文名: Herzogtum Preußen 政体: 君主制 官方语言: 德语、波兰语、立陶宛语 首都: 柯尼斯堡 历史沿革
简介
普鲁士公国 德语:Herzogtum Preußen 1525年–1618年 官方语言:德语、波兰语、立陶宛语 主要宗教:新教 政制:君主制 普鲁士公爵: 1525年-1568年 阿尔布雷希特 1568年-1618年 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 历史:成立于1525年;解体于1618年 1525年宗教改革中,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宣布条顿骑士团国世俗化,改宗新教,建立普鲁士公国,向波兰国王效忠,首都柯尼斯堡。1618年,来自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侯国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公国王位,勃兰登堡-普鲁士建立。 1657年,根据《韦劳条约》,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获得公国完全主权,1660年的《奥利瓦条约》对此进一步确认。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级为普鲁士王国。 |
|
来自: 陆一2 > 《世界国家地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