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天真,大学生油腻起来甩中年人十条街

 板桥胡同37号 2018-09-25

正说时势,解码财经,洞悉全局



一个夏天还没过完,从那些刚毕业大学生的朋友圈里,就能刮下厚厚一层油来。


本文转载自有间大学公众号(ID:youjian-university)


油腻,似乎从来都是和大学生不相关的一个词。


他们两点入睡,十点起床,从不吃早饭,精力旺盛。有的大学生挤出生活费,追赶爱豆的演唱会,或尝试最新的穿搭潮流,有的大学生三句话之内必谈到未来和理想,恨不得给自己说出的每句话都标注上文献来源,如果逼格不够,那宁可不发。


在他们之中,没有人会主动认领油腻的社会人标签。


在那个告别的六月,同窗们聚在母校门前,暗暗约定:以后一定要继续保持清爽不油腻,如果非油腻不可,也要多坚持几年再屈服。


油腻是他们的,我怎么可能会有!


具体来说,要做到不好看的合影不发,劝酒的同事聚餐不参加,不在朋友圈拉票,不尬吹自己公司,拒绝以后研究生导师买菜买饭接孩子的无理要求,去了国外别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去厕所都要凑够九张图等等。


但遗憾的是,年少的梦想在时光面前,往往就像沙滩上的城堡面对海浪一样,一触即溃。一个夏天还没过完,从那些刚毕业大学生的朋友圈里,就能刮下厚厚一层油来。


就业党:

我终于明白传销是怎么一回事了


最先发难的是在国企和房企找到工作的同学。


他们在朋友圈一遍遍地轰炸着公司的信息:《好消息!恒太新项目火热开盘》《必贵园新城市,怎样做到中国第一?》《千科:一家公司的社会担当》。


如果推送前面附加的文字太长,他们还要把长长的链接在评论区里再发一遍。


boss要我战斗,吾必当仁不让啊。


正当你烦不胜烦,准备下决心屏蔽这个老同学的时候,对方会可怜巴巴地在班群里丢一个红包:“对不起大家,又刷屏了,boss要求必须发,求别拉黑。”抢完红包,感慨老同学毕竟还没沦陷,姑且再忍一段时间吧。


然而几天之后,同学经过了一种叫做“入职培训”的修炼,三观彻底被重塑,每一条血管里都被注入若干“企业文化”。这次,朋友圈广告轰炸继续理直气壮地进行,但红包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你一边毫不犹豫地把同学归入“朋友圈不可见”的行列,一边感慨:谁说高学历的人不会上传销的当?一旦走上被洗脑的路,拉也拉不回来了。


以后都同事了,多多关照,多多关照哈!


和房企国企比起来,互联网圈子同学毕竟更清新一点。他们只会时不时地娇嗔:“哎呀我司的零食柜又空了。”“二楼的咖啡机哪个小仙女在用啊。”有时候还不忘了照顾老同学:“我们又又又要招人了,找我可以拿到内推资格哦,嘻嘻。”


待业在家的同学看到这些,内心想必是五味杂陈。



升学党:

做菜是我研究生生涯的第一课


升学党大都爱展示新生活,但展示的方式不尽相同。主要分为两个流派:国内升学派和留学派。


国内升学派大都热爱把自己的暑假计划放在社交平台,包括但不限于英语学习、锻炼身体、每日时间表等等,有时候还会转发学科前沿的新闻,俨然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学术圈。


好担忧读研之路哦,可是还好自己真的超爱学术的。


有些导师大发慈悲,允许学生在暑假提前进入实验室,于是又免不了一阵兴奋地拍拍拍,配文是:“感谢我导,实验室的压力好大,大家都好厉害,以后要加油啊!”


当然,几年之后早晚盼着离开这个叫做实验室的房间,就是另一回事了。


出国派所展示的东西就多了,天文地理,山川景物,一草一木,城市角落,学校建筑,包罗万象。总之,原本三个月才发一条票圈的高冷男神女神,出国后开始以一天三条的频率向国内的父老乡亲介绍这个国家。


国外的超市要拍一拍,国外的公交要拍一拍,国外的路人要拍一拍,反正加上一层滤镜,看上去都挺美。


“精致的一天,从一份用心的早餐开始~”


当然啦,不管是国内升学派,还是留学派,共同点还是有的。这些受到研究生录取offer的人,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饥荒年代,亲手做一盘番茄炒蛋都不舍得吃,非要三百六十度展示给好友列表里的各位。


很多研究生入学的第一课,不是实验室之行,也不是异国他乡的新生活,而自己做的菜呀。



旅行党:

你们不点赞,我还出门做什么?


旅行党一直有,毕业季特别多。


而且毕业之行是很多人憋了四年的一个大招,抱定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走到哪里,拍到哪里,秀到哪里是不变的原则。


去的地方当然也要小众一点:西藏新疆青海湖,台湾日本东南亚——不过在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前赴后继之下,这些地方从小众走向了大众。


“青春不散场!” “对,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不信打开手机,你就会发现,七八两月,至少有三个同学去过茶卡盐湖,四个同学在青海湖前面留影,五个同学在泰国吃过芒果,七个同学去过稻城亚丁,还有十多个同学发布了港台日本的代购信息。


毕业之旅,连旅途中的每一个人都显得亲切友善——至少在朋友圈里如此。既然是四年磨一剑,长达几百字的最终感慨也是少不了的。不收获一百多个赞,这次简直白出门了。



销声匿迹党:

反正以后也不联系了,不如现在就删了你


这种油腻可能发生得很快,但可能发现得很晚。


有一些人,刚刚拿到毕业证,就迫不及待地想删掉朋友圈里不常联系的老同学,全然忘了当初说不定是自己找家帮忙才主动添加好友。


有时,要过很多年,你重新联系对方,看着那条发不出去的消息,才明白自己已经被删除的事实。谁知道多年以前,也许在对方迈出校门的一刻,删除键就已经果断地按下去了。


再见了,您嘞!


还有些戏更多的,会发一条朋友圈:“哎呀有很多朋友好久不联系了,请快点私戳我姓名哦,明晚开始就要删除了,过期不候~”如果恰好碰上关闭票圈的倒霉蛋,那就没办法了。


于是,和小学同桌、中学隔壁班、大学同社团朋友的联系,很可能就这样残忍地消散在互联网世界里了。


我知道你要清爽的朋友列表,我知道你要一个新开始,删除过往,就真的那么着急吗?


“可是后来,没有了我们……”


作家柏杨曾痛心疾首地说,中国社会是个大染缸。其实,对毕业生来说,我们的社会更像一个大油瓶。只要往里稍微浸泡一下,分分钟变油腻。


不管这种浸泡是自愿的,还是被动的,不管这种变化在毕业前有没有端倪,有些时光、有些状态,真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这是一个非三好学生联盟  

好玩的榜单、好听的故事、好毒的吐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