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除享有其他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外,还准许在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自行设立礼拜堂。此后,天主教和基督教相继被清政府承认其合法地位。美国南方监理会自1848年开始向中国派遣传教士,传教区集中在沪、苏、常、湖等地,教会医院便也应运而生。博习医院就是美国南方监理会在苏州创办的一所西医医院。 1882年5月20日,美国南方监理会派遣两位医疗传教士柏乐文和蓝华德从纽约出发,取道英国,于12月17日到达苏州。在苏州,他们获教会及当地士绅的捐款一万美元,以一千美元在天赐庄购地7亩,1883年4月8日,医院破土动工。经过七个月的努力,博习医院于11月8日正式开业,共有中式平屋8幢,用作门诊、手术、药房及生活后勤,设病床30张。医院英文名为“Soochow Hospi⁃tal”,中文名为“苏州博习医院”,为了纪念早在1877年捐款给监理会兴办苏州医疗事业的Buffington先生。据监理会刊物称这是中国内陆(不包括通商口岸)最早的一所正式西医医院。据苏州市档案馆馆藏《博习医院简史》记载,医院开业后收治内、外、妇科病人和戒烟者,第一年门诊7600人次,住院125人次。柏乐文是博习医院的首任院长,也是博习医院重要的创始人与奠基人,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岁月里,他付出了不少心血。 美国外科医师苏迈尔于1909年奉派来院任外科主任,八年后他接任了院长一职,利用来自监理会、洛克菲勒基金及地方捐助的20余万银元,扩大了医院规模。苏迈尔拆除博习医院原有中式平房,兴建了一幢3层半住院大楼和一幢2层门诊大楼,床位增加至100张。医院于1922年春竣工,是当时中国相当先进的一所西医医院,被美国外科专家评价为“如此医院全中国仅三四处而已”。 1927年夏天,鉴于时局,医院董事部推选国人李广勋博士任院长兼内科主任,这是博习医院第一位由中国人担任的正式院长。李广勋于1914年毕业于清华,随后公费赴美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科,获博士学位。1920年参加美国医学院统一开业许可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又至哈佛大学进修儿科,1921年回国后到博习医院工作,一身兼任儿科和内科主任。 “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博习医院被日军占领,一切内部设备运往日本,医院停办。1939年,美国南方监理会与美以美会合并,改称基督教卫理公会,美国南方监理会中国传道区改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的华东年议会,博习医院的隶属关系也随之发生改变。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美籍人员或被迫回国,或被关押进集中营。医院被日本同仁会接收,医院董事会推选名医肖伯萱任院长,直至1943年1月21日,日本第百七十兵站进驻医院,日本人中山正雄出任了院长。抗战结束后,日本的所有社团组织,包括同仁会在内,全部被解散,博习医院也由 国民党政府江苏省党部接收, 内部已空空如洗。医院重新交与中华基督会卫理公会,由当地基督徒史有为先生募捐经费,重新小规模开办,刘克望医师任院长兼外科主任。1946年6月,美籍医务人员再度来院工作,抗战前曾任院长的美国医生赵乐门复任院长。此时,联合国救济总署及中国善后救济总署捐来病床两百张、X光机两台,还有大批手术仪器、西药及物资几千箱,使医院得以恢复和发展。 苏州解放前夕,卫理公会华东、华中、江西的教区长在镇江集会,决定推中国人为院长。翌年初,院董事会推举陈王善继、诸荣恩分别担任正、副院长,赵乐门退任外科主任。4月27日,苏州解放,医院仍维持原状,董事会有名无实,董事长苏纶纱厂总经理严欣淇已去香港多时,赵乐门也于1950年夏回国。1951年,苏州博习医院被苏南行政公署卫生处接管。诚如《博习医院简史》中所写“自此,博习医院结束了六十八年私立教会医院的历史,开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历程”。 1954年10月博习医院更名为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年后又成为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59年改为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二十世纪70年代,医院西迁,旧址改办苏州卫生学校,80年代,又分出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二十一世纪,苏州医学院与苏州大学合并成为苏州大学医学院,医院再度更名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是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江苏省卫计委直属的省级重点医院,苏南地区医疗指导中心。2015年8月28日苏大附一院改扩建结束,正式投入使用,总院坐落在平海路899号,十梓街院区仍为上世纪70年代的旧址。 经历了一百三十多年的沧桑变迁,从最初借助教会力量、由美国人创立,到现在的发展规模,苏大附一院犹如凤凰涅槃,重生后大放异彩。 |
|
来自: 苏迷 > 《苏州大学(前身为东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