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4年,一个南疆抗旱的故事,人民画报老记者用镜头回忆

 太空人966 2018-09-25

1964年,一个南疆抗旱的故事,人民画报老记者用镜头回忆

和田地处塔里本盆地南部,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农业生产完全依靠灌溉。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状态,1958年到1964年间,和田地区共修建总长达一万七千公里的干、支、斗渠,逐步改变了和田地区干旱的面貌。就是在枯水季节,人们都可以看到潺潺流水。这是60年代初,新疆和田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田基本建设。(组图摄影 茹遂初/人民画报)

1964年,一个南疆抗旱的故事,人民画报老记者用镜头回忆

利用水力冲沙淤田,是和田人民改造自然,扩大耕地面积的创举。

1964年,一个南疆抗旱的故事,人民画报老记者用镜头回忆

和田皮山县群众在修建的克里扬引洪大渠,全长30公里、流量达50立方米/秒。

1964年,一个南疆抗旱的故事,人民画报老记者用镜头回忆

克里扬渠全部采用卵石铺砌,这样可以减少渗漏,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1964年,一个南疆抗旱的故事,人民画报老记者用镜头回忆

和田墨玉县施工中的南坪水库。南坪水库建成后可使新开垦的数万亩荒地的灌溉得到可靠保障。

1964年,一个南疆抗旱的故事,人民画报老记者用镜头回忆

奋战在墨玉县马奎亚大渠工地上的维吾尔族社员 。

1964年,一个南疆抗旱的故事,人民画报老记者用镜头回忆

墨玉县火箭公社六好社员哈瓦尔汗在水利工地上。

1964年,一个南疆抗旱的故事,人民画报老记者用镜头回忆

奋战在墨玉县马奎亚大渠建设工地上的维吾尔姑娘们。

1964年,一个南疆抗旱的故事,人民画报老记者用镜头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