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笑散 【名方出处】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使用历史】约800年。 【主要成分】五灵脂、蒲黄各等份。 【整体药性】平和。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散结止痛。治小肠气及心腹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小腹急痛。现用于心绞痛、崩漏、痛经、产后腹痛、宫外孕等属于瘀血停滞者。 【典型征象】绞痛,胸闷气短,经期疼痛,胃部刺痛。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 失笑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血瘀引发疼痛的常用方,五灵脂、蒲黄各等份组成。失笑散在《苏沈良方》卷81中被叫作断弓弦散、《妇人大全良方》卷20引《产乳》中则被称为紫金丸。 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这是中医认识痛证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也是临床用药的理论依据。地失笑散中五灵脂能散瘀止痛、利血脉,蒲黄能行血、止血,二药配用,不只能活血,而且能止血,合奏祛瘀止痛、推陈致新之功。 “失笑散”中的“失笑”一般解读为“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笑了”,因为病人胸腹剧痛难忍无以名状,但一经服用本方,剧痛突然没了,既然不痛了,病人自然会情不自禁地笑了。对“失笑散”,李时珍屡用屡验,称其为“神方”。 血瘀引发的疼痛 本方所治疗的各种疼痛,都是瘀血停滞在身体内血行不畅导致的。药方中五灵脂、蒲黄两味药一起使用,可以活血化瘀,通血利脉,从而达到遏制瘀痛的目的。在服用的时候,可以酽醋煎熬,从而达到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古代在描述这种病的时候说患者是“心腹痛欲死”的人,服了这个药以后,“不觉诸症悉除,只可以一笑而置之矣”,所以称它为失笑散。 现代人因为生活形态的改变,运动量不足,又经常营养过剩,吃太多油腻的东西或者甜食,血液浓稠度增高,流动性下降。严重的时候,如果形成血栓,就会造成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 西医认为,血液与体液在人体内循环主要依靠心血管系统与淋巴系统。而中医则认为,在体内循环的物质有气、血、水三种,这些物质负责带走代谢的废物,运送人体所需的养分(中医把这些养分称为水谷精微)与氧气,因此保持流动通畅是最重要的。一旦流动缓慢甚至停滞,就会产生各种病理现象。如果血的循环停滞称为“血瘀”,气的运行发生阻滞则叫作“气滞”,水液停滞就会聚湿成痰称为“痰湿”。这些症状一出现,便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血瘀”就是因为中性脂肪、胆固醇或糖分含量过剩,造成血液黏稠难以流动,从而可能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血瘀状态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许多在血瘀症初期时的症状,是不容忽视的警讯,其中就包括疼痛。大家对“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耳熟能详,血液没办法流通,缺血都会引发疼痛。女性的经痛、子宫肌瘤、经血过多,心肌梗死时引起胸闷痛,肌肉缺氧造成乳酸堆积而引起酸痛,关节疼痛、头痛等多种症状都是血瘀的初期症状。 因此,祛瘀止痛就成了现代医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古今名医方论》中对失笑散的描述是,“是方用灵脂之甘温走肝,生用则行血;蒲黄甘平入肝,生用则破血。佐酒煎以行其力,庶可直扶厥阴之滞,而有其推陈致新之功,甘不伤脾,辛能逐瘀,不觉诸证悉除,宜可以一笑而置之矣。”因此,失笑散是治疗血瘀的良药。 去除心绞痛,让你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绞痛的主要病理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血脂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高尿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遗传因素等。其中前5项在我国发病率高、影响严重,是我们的主要控制对象。另外,男性、老年人、不爱运动的人更容易发病。 中医认为,心绞痛大多数都因为气虚血瘀、心脉痹阻而发病。“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因此,心绞痛的发生一般都和气虚血瘀密切相关,“不通则痛”。针对病因病机,应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因此失笑散是治疗心绞痛的常用中成药。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里边对心绞痛描述道:“胸痹”的主要表现为胸中气塞,心痛,短气,心绞痛的病理只要是胸部的“阳气”极虚所致,所以在临床上经常表现出本虚标实的症状。本虚以脏气亏虚多见,标实以血瘀痰阻为主。脏气亏虚的表现多以心气虚为主。 针对心绞痛本虚标实的病机,应该把补与通作为总治则,实证就以通脉为主,虚证就尽量平衡一下心肾阴阳气血不足。中医在临床上一般都采用辨证治疗的疗法。心绞痛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寒凝心脉、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心肾阴虚、心气虚弱、心肾阳虚六型。按照中医对心绞痛病机分的这些类型,我们可针对其分型大致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益气活血法、温阳补肾法、化痰通络法。 由心血瘀阻引发的心绞痛,一般采用的是活血化瘀法治疗。我国传统医学中有一些能够“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宣痹通阳”的中药材,有缓解心绞痛的作用,五灵脂和蒲黄就是活血祛瘀、通利血脉的中药材,而二者合二为一就成了失笑散。 中医认为,痛经和气血运行不畅有着密切的关系,五灵脂和蒲黄两味药都能行气、活血、止痛,能够大大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其实失笑散制作起来也特别简单: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份上药研末。在月经前三天或正值月经时,先用30毫升酽醋把药熬成膏状,再将上述两味药加15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用。其实关于失笑散治疗痛经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北宋开宝年间,京郊钱员外家里的独生女儿出嫁,花轿来到家门口的时候,小姐正好痛经发作,小腹痛得如刀绞一般,一家人顿时慌得六神无主。就在这个时候,恰好有一个姓蔡的郎中路过他们家,蔡郎中说他有妙药可以治疗小姐的病症。说完他就从葫芦里倒出一勺黄褐色的药粉,并吩咐钱员外家的下人拿半碗香醋调匀喝下去。大概过了半个时辰,钱小姐的疼痛症状消失了,展颜一笑,转身进屋里更衣去了。钱员外拜谢了蔡郎中并询问道:“所用为何药,如此灵验?”郎中说:“此药可令失笑者转笑,就称‘失笑散’吧。” 当然,这只是关于失笑散的一个民间传说,失笑散是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个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方药。刘学俭认为“失笑散”原名叫“失笑膏”,他曾经考查核实过失笑散的来源,他表示此方实际源于华佗所写的《华氏中藏经》,《中藏经》的成书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少早了400年之久。《中藏经》卷8中有对失笑膏的描述:“失笑膏治妇人产后血不快刺痛等证。”经过后世医者的运用,证明这个方子确实是活血散瘀止痛的灵药,所以被宋代太医局收编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9治妇人诸疾中曾经说:“失笑散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份为末。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失笑散从汉代传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000多年的临床验证,确实是治疗痛经的良方。 失笑散中的五灵脂和蒲黄都有活血祛瘀、通利血脉和止痛的功效,用黄酒或醋冲服,可以加强活血止痛的作用,并且还能调制五灵脂的腥气。本方药药性比较平和但是药效特别好,服药的人经常在没什么感觉的情况下各种症状都消失,不禁欣然失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