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蛋白显强阳性,尿微量蛋白却正常?原因是这个!

 开心100mm05xkw 2018-09-25

案例分析

申先生最近身体出现眼睑浮肿和尿血的症状,去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在检验报告单上引起医务人员注意的是尿常规中白蛋白出现了强阳性++++,而在尿特定蛋白项目报告单上尿微量白蛋白则低于20mg/L的正常范围。申先生最后的诊断结果为急性肾炎。

什么是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同一个物质竟差异如此之大?

尿蛋白的检测指通过检测尿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判断肾脏是否发生损伤,是诊断肾脏疾病和病变的重要常规指标之一。尿蛋白检测分定性和定量两种检测,定量检测一般作24小时尿蛋白总量或尿蛋白尿肌酐比值来判断肾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定性检测尿蛋白是在尿常规中的都可以检测到,也是患者进院初步对肾脏进行筛查的常规必做的项目之一。一般来说以阴性、微量、1-4个加号表示,或者以数值来显示尿液中排出的蛋白质的多少,加号越多或数值越高则尿蛋白越多。检测范围也是相对较广。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在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含量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

*不同仪器参考范围不一样,具体依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

也就是说尿常规中尿蛋白和特定蛋白中尿微量白蛋白是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的不同浓度段,在高浓度段的尿蛋白检测出阳性时,无需进行低浓度段的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下面是正常情况样本可能出现的情况:

1、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呈阴性,提示肾功能正常。

2、尿微量白蛋白出现阳性,尿蛋白呈阴性,提示早期肾功能损伤。

3、尿微量白蛋白出现阳性,尿蛋白呈阳性,根据阳性情况提示肾功能损伤程度。

而申先生的检测报告出现尿蛋白强阳性、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的异常现象。很可能说明了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反应体系出现了典型的“钩状效应”,导致了假阴性的现象。

什么是钩状效应,检验人员如何避免钩状效应的发生?

钩状效应是指免疫检测(immunoassay)中一定的抗体浓度范围内,分析的抗原浓度与检测信号值呈正比;当超过某一浓度界限后,信号值反而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出现下降的现象。因为浓度与信号值的整条曲线形似钩子,所以称作钩状效应(hook effect)[1]。

当样本抗原的浓度超过抗原抗体结合的最佳比例时候(也就是超过等价带),出现钩状效应,信号值将会下降。此时仪器将不能识别过剩的抗原,浓度反倒下降,仪器默认为前带中的浓度,显示正常值。

免疫反应检测中的出现的钩状效应其实与生化酶学出现的‘底物耗尽’相似,这两种现象都是在分析的抗原浓度很高情况下仪器测出反而低值。如果不加以甄别、处理,直接报告假性的低都会严重误导临床诊疗。但不同的是,生化仪或尿液分析仪在遇到底物耗尽时往往都有数据报警,检验人员通过反应检测曲线可以迅速鉴别。而采用免疫检测的仪器一般没有数据报告,除了对样本稀释前后的结果对比以及结合临床其他症状进行判读外,并不能轻易判读出钩状效应的发生,因此也要比底物耗尽更为隐蔽,其对临床诊疗的潜在危害也更大。一般对于已发生钩状效应的标本,在人工稀释后重新检测并换算后一般就可得出正确的结果。

目前检验科逐渐走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时代,传统的手工操作检测项目已经被全自动化仪器检测取代。提高了检验的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检验人员的素质要求,具有一双能分析检验结果的“慧眼”。对于防止样本在检测中出现钩状效应或者是其他异常的检测结果,我们检验人员需要做到:

  • 对于异常样本以及预处理异常样本进行重新取样。

  • 对检测结果异常或检测结果与医师诊断不相符的样本进行稀释重测。

  • 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存在质疑的样本进行稀释重测。

参考文献

[1]Green R et al.'Normal' serum ferritin--a caution[J]. Blood. 1977, 50(3):545-7.

[2]杨振修. 钩状效应与免疫学检验[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4.9(4):111-112.


此篇文章属于转载文章,来源:国赛生物。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