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主张“借诗还魂”(节录)/作者:多多

 置身于宁静 2018-09-25
      ●关于传承

  我主张“借诗还魂”

  记者:中国的现代诗人,似乎总是在西方现代诗歌和中国传统诗歌之间徘徊,与后者,似乎发生了某种断裂。

  多多:中国现代诗歌历史有多少年?30几年而已,相对于西方的传统什么都不是,相对于中国古诗的传统更加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们何必急于对它下结论呢?

  诗歌是一种传承的历史。对我而言,这种传承纵向的就是中国古诗,横向的则是西方现代诗。早在1968年,我就写过30几首古诗词。再早一点,1967年,我就看了袁枚的《随园诗话》。其他的像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及李杜等等,全都读过。我个人非常喜欢辛弃疾的诗词,我喜欢他的豪情。还有姜夔,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意象。这种古典文化,说修养也好,说营养也好,总之都是前期准备。对诗人来说,许多前期准备都是不自觉的,那会儿看这些压根就没想到自己以后会写诗。但是这种影响是致命的,因为汉语的精髓就在这里。汉语最精妙、最具尊严的部分都在这里。中国古诗词无疑是人类诗歌的一大高峰。另一大高峰是西方现代诗歌。这两大高峰合在一起,成为我的两大压力。所以,我一开始就活在问题之中。现在也活在问题之中,以后也必将在问题中死去。

  记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传统?

  多多:我们当然要学习传统、继承传统,但不是细枝末节的纠缠和外在皮毛的模仿,而是在本质上去接近传统的灵魂。我主张“借诗还魂”。

  记者:什么是古典诗歌的灵魂?

  多多:灵魂作为一个精神领域的问题,要谈论它,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是否承认有灵魂。我是承认有灵魂的。而且,灵魂最终是一个诗人最终的归宿、诗歌最后的目的。比写作更重要的是塑造自我。

  古人说,“半日打坐,半日读书”,而没有说“半日读书,半日写诗”,这就说明“修炼”对于生命的意义非同寻常。现在大部分诗人是“半日电脑,半日书籍”,这说明我们的生活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不管怎样,起码要“静思”。

  无论你是古人还是今人,这种内心的品质都会超越时间与历史。这就是一个人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