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革热进入高发期,如何防控看这里!

 健康慢走 2018-09-25

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蚊虫叮咬感染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在我国主要是由带有登革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感染人或造成传播。患者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烧,伴有头痛、眼眶痛、四肢关节痛等,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出血甚至死亡。轻症患者如同“感冒”,延误隔离治疗,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登革热临床表现有什么特点?


1.蚊虫叮咬后经过3-15天(一般5-8天)潜伏期突然发烧,可持续达39℃以上;

2.“三痛症”,即头痛、眼眶肌肉痛、四肢关节痛;

3.“三红症”,即面部潮红、颈部潮红、胸部潮红;

4.有皮疹,出血倾向(如齿龈、鼻腔少量出血),乏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感染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


3登革热的危害性如何?


在夏秋季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假如没有被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当地蚊虫密度又高,很快就会造成暴发或成片区流行,不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还会对公众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冲击,甚至停工、停学,给当地医疗资源造成超额负担。


近年来随商旅活动的频繁和全球气候条件的变化,登革热病例不断扩散,已有128个国家和地区约39亿人口受到登革病毒的威胁。最近几十年登革热的发病情况呈急剧上升趋势,每年约有3.9亿的登革热感染病例,约0.96亿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每年全球约有50万名的患者因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情严重而住院,病死率约5%病例遍布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4登革热是怎样在人群中传播流行的?



任何传染病流行都需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基本条件,三者缺一不可。传染病流行过程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这是传染病共同特征。

1.登革热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感染了登革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2.登革热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人与人之间是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登革热的。

3.登革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人体感染登革病毒后,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抗体依赖的增强感染作用),从而导致重症登革热出现的概率增高。



5

民众应如何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蚊媒传染病,防控登革热最关键的措施是防蚊灭蚊(包括灭幼虫和成蚊)。


首先是清除伊蚊孳生地。因为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而花斑蚊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例如家中的花瓶、阳台积水、室外废弃的缸罐、一次性餐具、轮胎以及竹筒、树洞、积水容器及潮湿阴暗的场所。所以民众可以通过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清洗花瓶等容器,罐子、瓶子、垃圾桶加盖,保持环境整洁来清除蚊子的滋生地,如果滋生地被清除了,蚊子就没有地方生长了,这也是治本措施。



二是整治环境卫生,杀灭成蚊。灭蚊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三是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花斑蚊”主要在白天叮咬人,高峰在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成蚊喜欢呆在阴暗、潮湿、不通风的地方,民众应该尽量不要去这些地方,特别是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可以在家里装纱窗、使用蚊帐,室内可点燃蚊香。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的清晨和黄昏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四是一旦发现疑似症状要及早诊治,及早报告。


来源:福建疾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