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浑生动 朴古奇逸——清边寿民芦雁绘画题材的艺术特色

 minye98 2018-09-25

边寿民(一六八四—一七五二),初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号墨仙,又号苇间居士,晚号六如居士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康熙四十三年(一七○四)秀才。后七应乡试,皆落第而归。初以教馆谋生,后专攻书画,倾接时贤通儒。边寿民善于谈吐,得体自然。友人云其谈论纵横第一流,“得诗抗声歌之,声如凤凰”。

清 边寿民《芦雁图》 55.7cm 125cm 1725 上海博物馆藏

边寿民擅诗词,然散佚未刊,诗名为画名所掩。《苇间老人题画集》乃百年之后由黄岘亭、王道生及罗振玉等人从其传世画本中辑录而出。计诗七十首(其中十七题十七首为题画,另五题十八首非题画之作,乃录附于此者),词三十五阕,跋语三则,非题画之作,想必甚多,年远自难于收辑。词中“只不过一抒胸臆”“借长声短调作愁吟”是边寿民诗歌艺术的主张。从现存诗作来看,所涉内容或回顾天涯羁旅、或记述苇间佳境、或乐道晚年快事,情溢乎辞,真切感人。

清 边寿民《芦雁图》 48.5cm 128.5cm 1732 故宫博物院藏

边寿民赋诗“一抒胸臆”,作画“自抒心绪”。在他看来,诗画同样都是抒情寄意的艺术手段。就一幅完整的作品来说,其实就是诗、书、画、印艺术的有机结合体。诗画相映成趣、争相竞美,形成意境,此乃边寿民重要的艺术追求和作品特色。

清 边寿民《芦雁图》29.4cm 23cm扬州市艺术博物馆藏

边寿民的大半生与芦雁息息相关,慧眼观雁、慧心咏雁、慧手画雁,尤以芦雁为著。泼墨中微带淡赭,浑厚中饶有风骨。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曲尽芦雁鸣姿神态。时人目为“边芦雁”。边寿民“性疏放,不以俗事撄怀”。自称其居所为苇间书屋,人称“淮上高士”。

清 边寿民《芦雁图》 136cm 36cm 1732 故宫博物院藏

边寿民游历楚水吴山期间,其画迹遍传南北,声名日隆。他的雁画曾被王府收藏。当时康熙第四子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帝)在王府府邸曾悬挂边寿民《芦雁图》四条屏。劝其“一游都门,可博进取”。这对布衣出身的边寿民来说,能直接受知于来自皇家的恩眷,确是人生一大幸事。有人劝边寿民入京以图进取,但边寿民只是一笑置之。

清 边寿民《晴沙静集图》108.5cm 78.3cm 镇江市艺术博物馆藏

综观画史,画雁者不乏其人,诸如五代黄筌的《霜林鸣雁》,徐熙的《雪雁》。宋朝赵宗汉的《水荭芦雁》,崔白的《烟汀晓雁》。元明时期,画芦雁者诸如王渊、林良、吕纪等皆驰名画坛。他们尚能“临风一举”,笔力雄健,笔意千秋,笔致独到。

清 边寿民《晴沙翔集图》117cm 193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边寿民画芦雁,往往只需寥寥数笔,就能勾画出芦雁的千姿百态,达到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启迪。之所以能有如此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与他创作态度的严谨和对艺术的极力追求分不开的。每当秋天芦花飞絮、雁声鸣叫的时节,他就潜入芦苇滩头,早晚都在仔细观察细心揣摩芦雁的神态。据郑板桥记载,他栖身于“蜗壳”般的茅棚之中,全然不顾“夜寒”“西风”“烟霜”的侵袭,完全忘却了寒夜的深沉。他反复揣摩领会,为的是“忽开”那寥廓的艺术天地,登上那色彩绚烂、光辉夺目的艺术殿堂。他在艺术道路上这种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十分令人钦佩。

边寿民笔下的芦雁图形神兼备,苍浑奇逸,笔简意周,意境萧疏,平淡中蕴藏非常气势。在他的作品中,“高雅”与“通俗”并存,以“清高”为气血,以“晓畅”为躯体。清人秦祖咏在《桐阴论画》称边寿民作品:“翎毛花卉,均有别趣。泼墨芦雁尤极著名。所见不下十余幅,笔意苍浑,飞、鸣、游之趣一一融会毫端,极朴古奇逸之致。芦滩沙口,生动古劲,有大家风度。”又称边寿民“泼墨芦雁创前古所未有”。并把边寿民的作品列为神品。可见其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

清 边寿民《秋滩戢羽图》55.7cm 123.5cm广州市美术馆藏

边寿民常以芦雁自喻,声言:“一生踪迹与渠同”“于今衰病息菰蒲”,甚至如痴如醉地表白“自度前身是鸿雁,悲秋又爱绘秋声”。他想像飞雁南归,只道南方温暖,“那知冰雪满江南”为之伤感不安。他揣度乱苇寒沙,显得凄情,“犹恐雁嫌秋冷落,胭脂滴滴点芙蓉。”煞费一片苦心。

云山开画本,花鸟助诗怀。边寿民随时随地对景咏物,自会触发忧思而作愁吟。故郑板桥有“笔头何限秋风冷,尽是关山离别情”之句。边寿民除画芦雁外,兼画花卉、禽鱼、果品、茶具,皆生动隽永,神气迥出,各极其趣。

清 边寿民《芦雁》25cm 52cm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边寿民曾于扬州红桥舟中作画,若干游人泛舟围观,一时湖上百舸云集。淮上名士程晋芳在《勉行堂文集·淮阴书屋记》中追记当年曾目击边寿民在苇间书屋作画的生动情景:“四方求者络绎至,则盘礴坐亭内,煮茶焚香,督童子磨大丸墨,注砚池中,杂研丹黄靛垩,舐笔伸纸,随意所作。雁拍拍循除鸣,掠檐回翔,影与画乱,荻风萧瑟,若驶笔声也。颐公目与心契,画与神契,以故人争宝之。”

清 边寿民《苇汀息影图》96.5cm 73.4cm 苏州博物馆藏

边寿民师法前贤,兼取众长,尤得力于徐渭、陈淳。曾云:“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亦要师法造化,熟悉描绘的对象。边寿民所居苇间书屋,周围芦苇成片,往来芦雁,往往停憩于苇间水际。在长期的观察中,他对芦雁的形体、动作、情态及习性了如指掌。而他最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热爱往来栖息的芦雁,并视之如友朋,知情着意,体贴入微,从而构思顿生妙谛,下笔每聚深情。由此形成边氏芦雁的笔墨疏简、以形写神、写意传神、出神入化的特色。

清 边寿民《芦雁图》31.5cm 77cm无锡市艺术博物馆藏

就边寿民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来说,基本上与当时的“扬州画派”并无二异。人们把边寿民也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边寿民书法散见于诸多作品题识,从中可以窥见其用笔洒脱,飘逸自然,而又独树一帜,后人完全可以通过辨析他的书法来判断其作品的真实性。

清 边寿民 《清涟游泳图》102.5cm 188cm 广州市美术馆藏

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正月,边寿民故去,享年六十九岁。噩耗传来,汪枚泣泪哀作《哭边大兄颐公》诗状写边寿民:“海内称其才,画诗字三绝”“斯人既云亡,大雅竟摧折。”



文章来源:《荣宝斋》2017年11月刊《苍浑生动 朴古奇逸——清边寿民芦雁绘画题材的艺术特色》(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