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林外史:“败家子的人生写照

 夏1289辉 2018-09-26

儒林外史:“败家子的人生写照

《儒林外史》故事《范进中举》连环画封面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长篇小说,描绘了各类知识分子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地展现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进行了批判和嘲讽;同时也褒扬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对于人性的守护。这部作品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少年才情,满座皆惊

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县人,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共有六名进士。

安徽全椒吴敬梓故居

吴敬梓幼年过继给族叔吴霖起,12岁丧母,13岁随吴霖起来到江南省淮安府赣榆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他头脑聪颖,又认真刻苦,很快就打好了学识的功底,显露出很好的禀赋和才气。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仅18岁的吴敬梓就考取了秀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

有一次,他随同吴霖起参加当地名士的聚会,登上高阁,当众作了一首五律《观海》,从高阁观海的壮美景象落笔,想象百川汇海、海市蜃楼的奇观,进而发挥横看齐鲁、纵观天地的奇想,气势磅礴,情辞慷慨,展示了他意气风发的情怀。他这首诗令满座皆惊,纷纷赞叹这个少年学子诗思敏捷、诗境雄阔。

人生定位,体会官场

在赣榆生活的十年,是吴敬梓人生中汲取知识,确定人生定位的关键期。吴霖起清廉正直,鞠躬尽瘁。到任之初,就先捐出自己一年的俸钱白银40两,修缮倒塌的校舍,尔后又变卖祖产肥田三千亩,筹银近万两,修建在大地震中毁坏殆尽的文庙、尊经阁。吴敬梓亲眼目睹了父亲的贡献,为他深感骄傲。

儒林外史:“败家子的人生写照

赣榆古迹

然而,因吴霖起不善于巴结上司,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被罢黜了县学教谕,回到了全椒。第二年,抑郁而死。吴敬梓近乎亲身经历了这一场不公平待遇,从而对官场的腐败有了切身的体会。

为人放达,不善持家

吴敬梓23岁那年,吴霖起病故了,留下了巨额遗产。在一场争夺遗产的'内战'中,过继而来的吴敬梓孤立无援,被族人夺去很大一部分财产。病弱的妻子陶氏不甘忍受族人的欺凌,含恨而死。

同时,吴敬梓胸襟开阔,放荡豁达,向来不习持家,日夜倾酒歌呼,随意借钱给朋友,很快就把两万多两白银的遗产挥霍殆尽。族人视他为败家子,把他当作教育子弟的反面教材。

儒林外史:“败家子的人生写照

南京吴敬梓故居

雍正十一年(1733),由于家产的日益消蚀,也由于对族人的厌恶与日俱增,吴敬梓与续弦叶氏迁居南京,住在秦淮河畔的白板桥西。这时,家产已被他全数挥霍,家境困顿。但是他仍好交友,还被这些酒肉朋友推为'盟主'。

极端失望,绝意科考

雍正七年(1729),吴敬梓到滁州应考,由于讲了一些怪话,差点被黜落,幸亏后来遇到一位姓李的学政,才破格加以录取。但到了秋季,他参加乡试,却又名落孙山。一再的科场失利,使他对科举由热衷变为失望和怀疑。

吴敬梓去淮安探访好友程晋芳时,行囊里连笔砚都没有,程晋芳颇感诧异,问他:'我们这些人赖以吃饭的家什,你怎么能不带着呢?'他却笑着回答说:'我胸中自有笔墨,不必随身携带。'

亲身经历,写成小说

移家南京之后,吴敬梓开始写作《儒林外史》。小说所写人物原型多为周围的亲友、相识相知者,如杜慎卿、马纯上、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牛布衣等。而杜少卿其实就是吴敬梓自己,比如小说第33回,杜少卿在芜湖'船钱、饭钱都无',巧遇韦四太爷,得到十两银子的帮助,才顺利返回南京的情节,就是根据他的亲身经历提炼而成的。吴敬梓从自己身上撷取适当的素材,通过想象虚构,加以典型化,取得了很大成功。

《儒林外史》纪念邮票

吴敬梓故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文人生活的浮沉、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思想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社会理想的倡导与破灭,从而反映出在清朝统治者怀柔与镇压的政策下生活着的知识分子的命运。

生活困顿,绕行'暖足'

吴敬梓晚年生活更加困顿,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甚至用书来换米下锅。每年一到冬季,天气苦寒,他就跟朋友一起,晚上到城外绕行,歌吟啸呼,称之为'暖足'。

儒林外史:“败家子的人生写照

吴敬梓歌吟行啸图

乾隆十九年(1754)冬天,吴敬梓到扬州访友,与自北京南下的王又曾在舟中痛饮消寒,回家之后,痰涌气促,救治不及,于正月十一辞世,年仅54岁。其时,吴敬梓一贫如洗,生前好友卢见曾替他购买棺材,他的灵柩才得以归葬南京清凉山下。

儒林外史:“败家子的人生写照

清代刻本《儒林外史》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12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杰出地位的是《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用了他将近20年时间,直到49 岁时才完成。一经完成,即在他的朋友们当中流布,并为他赢得了极大声誉,但并无刻本行世。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的卧闲草堂本,此时距吴敬梓去世已近半个世纪。

本文改编自山东画报出版社《中国名著诞生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