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懂细胞生存的环境,你才知道健康疾病的真义,简单常识蕴含至理

 感通天下 2018-09-26

在基本生存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环境对生物个体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和湿度。自然科学对气候的分类,大约可以分为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这样一个分类标准,其关键就是温度和湿度。

 

中医理论的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由五运六气主导的二十四节气,你会发现,这里面主要的变量,仍然是湿度和温度。只是由于变化幅度不太大,而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健康的成年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所以节气变化,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也很难感受到上一个节气与下一个节气的不同。

 

但是抵抗力较差的人,比如久病之人、老年人和小孩,对环境的变化,会比较敏感。节气的小小变化,也能影响身体健康。据我观察,在节气变换之时,小孩容易生病。换季时的节气变化,这一规律更加明显。

 

按照古书解释,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大气郁,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所以很多久病之人,往往在交节前三日死去。如果病在节气前有起色,之后就会痊愈较快。现在人之所没有察觉到这些细节,一是大家不信,二是生活节奏快,无暇顾及。三是衣服式样,比古人多太多。四是过于依赖空调。

 

自然界的生物,往往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类,这说明温度对生物的重要性。温度对生物个体的影响,不应该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在微观层面,细胞和细菌,是人体内最小的生命个体,它们生存在水环境中,水环境对它们的影响,跟自然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不会有太大不同。唯一不同的在于,它们本身是生活在水液中,可能不存在湿度的问题,只有温度的问题。

 

细胞为什么要生存在水环境中,是由生物进化规律决定。我在《重新理解什么是上善若水,水是最温和善性的药,你的健康水知道》一文中讲到了,远古低等生物,为什么都必须生存在海洋的几个原因。这里不再重复,只说一点,水是最好的保温和恒温物质。单个细胞要提高生存率,只能依赖于水环境的恒温属性。换句话说,如果水环境的温度,超出了细胞的生存范围,可导致细胞受损、死亡或变异。

 

我们都知道,人感染发烧,是身体在提高温度,以消灭病菌。少有人知道,身体发高烧,还可以消灭癌细胞。这说明,不管是细胞还是细菌,温度都是影响其存活的关键原因。中医将女人不能受孕以及习惯性流产,解释为宫寒,其原理就是卵细胞和受精卵,在低温环境下,存活率很低。临床上,那些身体不再发烧的癌症病人,即将面临死亡。因为这个规律,有人提出,用温度消灭癌细胞。听着有理,其实没有实操性。

 

身体发不发烧,是身体自动自发的生理行为,现有医学手段,可以做到很好的退烧,并不能帮助人体发烧。身体不发烧,是身体没有能量来提高温度,外力很难保证身体内部的全部温度,处在既能杀死癌细胞,又能不伤害器官的范围。我近期写了关于一篇关于人体自愈的文章,提到了身体能量充足,是自愈的必备条件,原因应在于,身体只有在能量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消灭病菌和变异细胞。

 

在我们明白了,影响细胞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时,很多不好解释的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了。按照细胞生物学观点,成熟的人体细胞,会分裂50次以上,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做一个简单乘法,可得人的正常寿命约为120岁。生理学也发现,人体内的大部分组织,都能在十个月内完成更新,也就是说身体,可以实现自我修复。但实际情况上,大部分人并没有活到100岁,大部分人的病,也未能良好的自愈。

 

出现这个矛盾,一般认为原因是体内毒素太多。毒素聚集,应该是重要原因,但未必是唯一的原因。有一种可能是,体内水环境的温度,出现了变化,主要是降低了,影响细胞的活性或寿命,也影响水液的循环,循环效率一旦下降,毒素也就不容易清除。

 

正常来讲,即便细胞有破损或死亡,但细胞有强大的分裂复制能力,一分为二,二分为四,替代新生能力很强,这就是为什么说,人体内的组织,可以在10个月内完成更新。内环境中的毒素,可以影响细胞的存活率,但细胞是有细胞膜的,并且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就像机关单位的流动铁闸门一样,可以将大部分毒素,抵挡在细胞之外。

 

细胞能抵抗毒素,但却无法改变水环境的温度,细胞也没有衣服可以穿,细胞只能自己想办法自救。据国家知名营养学家阿德勒戴维斯,在《吃的营养与治疗》一书中所述,人在冷水中站立一小时,体内的尿酸含量就会升高,但书中并没有讲原理。我们晒太阳会很舒服,喝热水时,肠胃时会感觉很舒服,这种舒服的感觉从哪里来,应该是组织细胞的活力增加了。就像人懒很久了,突然做点事,觉得很舒服,这就是恢复了活力。

 

我记得二十年前,那时的生理常识是,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2度左右,而如今你再去问医生,正常体温是多少,他会说是36.7度左右。体表温度下降了,体内温度自然也是下降的。现在各种慢性病暴发,显然是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了,不能说跟温度没有关系。孩子的体温比成年人高,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烧,从某一角度说,这是孩子与成年人相比,患疑难重症更少的重要原因。

 

从实际情况看,那些身体能量更足,更不怕冷的人,身体状态更好。那些患有疑难疾病,最后竟然痊愈的人,无一不是改变了生活作息,改善了心态,节约了身体能量。能量起什么作用呢?就是可以保持体内水环境的温度,能够适合细胞生存。当细胞在良好的生存环境下,新分裂分化的细胞,可以很好的存活,病情才能慢慢自愈。

 

现代科学,在研究单细胞生物时,早已知道细胞与温度的关系,但在研究人体这个多细胞生物时,因为看到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细胞和细菌族群,就只顾去研究细胞和细菌了,忽略甚至忘记了,细胞与其生存的水环境间的基本关系,所以在体温和水环境这一方面,并没有太多发现。有数据显示,人体约有60万亿细胞核1000万亿细菌,这么大的数量,即便是换做你我,恐怕同样会去研究细胞和细菌,而不会去关注什么水环境。倒是也有组织液、淋巴液、体液的概念,只是研究的重点是,里面有什么物质,而不是这些液体的温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