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朝始末的两个“羽”

 读书学生bpo7aj 2018-09-26
开题篇

 

公园前201年,刘邦集结韩信,英布,彭越,刘贾等十路人马困楚霸王项羽于垓下。平明,项羽率数百骑突围,至乌江,拒渡,自刎。自此大汉四百年刘姓江山拉开帷幕。关羽,公元219年尽率荆州之众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随后却被魏蜀吴三方夹击兵败身亡。蜀汉政权由盛转衰,逐渐失去北图中原之资本。次岁,曹丕纂汉,大汉江山自此湮没在了历史长河。大汉始于羽,亦终于羽。而这两位羽,在人生履历上,也有着太多的相似,不失为一奇观。历史总是暗藏这样一些玄机,这里,将会将此一一挖掘。

 

担当了身前事何计身后评

 

项羽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唯一未登基称帝,却被后人当君王尊身而膜拜的形象。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立了本纪,这本身就是对他身份等同帝王的一种认可。项羽起兵彭城,巨鹿大破秦军登上人生的顶峰。一生光明磊落不贪苟且。垓下战前未尝败绩。然而,未能建立全国政权也令后人抱憾唏嘘。记得高中语文讲完垓下一战,后座一女生叹息道,项羽就是太耿直了。一针见血一语中地。事实上,楚汉相争最终刘邦胜出,从用兵,识人,政治幼稚,还是失民心的角度去分析项羽,意义都不大。因为这些都不是根本。根本原因在于:主观上,项羽从来就没打算诛杀刘邦统一九州;而弑杀项羽建立帝制,是刘邦集团的存在之根本。凭此论断,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推测的必要了。刘邦无论败多少次,他只需胜一场。而项羽经不起任何的闪失。

 

关羽更是中华历史唯一与皇位不相干而被后人冠以帝号进行朝拜的人物。在南国,关帝庙的香火恐怕任何一尊神像的寺院都难以望其项背。上至企业大亨,下有街头帮派,无一不将关公拜为组织的灵魂支柱。他成为了忠义的化身。这是任何时代行走江湖最基本的素质。在汉文化当中,关羽更是被尊拜为武圣,与文坛祖师孔丘同列。这两位羽名英雄,一位战神一位武圣,那么他们较其他历史人物,突出点在哪呢?

 

对手定身价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要知道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也就是说,实力旗鼓相当才能当面对决。那么项羽的对手是谁?巨鹿一战,项羽十万楚军对阵章邯秦兵四十万,秒杀。明显章邯不配做对手。历史说是刘邦。那么咱们再来看下汉军与项羽的交锋记录。彭城五十六万守卒对阵三万长途奔袭的楚军,竟然丢盔弃甲土崩瓦解。显然单刘邦也不配做项羽对手。那么项羽败给了谁?垓下一战,刘汉一方集结了韩信,英布,彭越以及多位之前依附于楚的项羽诸侯。诚然,项羽是败了,但是对方是一支几乎集结了时代所有精英的联盟。而楚军孤立无援。也就是说,能对付项羽的,只能是刘邦,韩信,英布等人的联手。项羽的对手是他们所有人的叠加。

 

那么关羽的对手又是谁?号称河北军顶梁柱的颜良,一回合秒掉。曹魏五子良将的于禁外加庞德,一降一斩。曹家嫡系大将之首曹仁,受困于樊城不敢迎敌,苦等救援。关羽兵败的时候,到底面对的是怎样的阵营?几乎囊括了三国时代所有的精英!表面上看击败关羽的是徐晃。但是解围那一战,徐晃并没有从本质上击垮荆州军,甚至荆州军还未出现明显减员,仅是士气低落而已。关羽的败,其根本在于吕蒙的偷袭,陆逊的攻心,糜芳傅士仁的反水还有刘封孟达的见死不救。毫不夸张地说,关羽受到的是魏蜀吴三方联合夹击,前后左右四面受敌。整个三国时代乃至华夏五千年,难有另一位将领获如此殊遇。能击败关羽的不是同时代勇猛良将当中的任何一名,甚至不是几位的联合,而是举国倾其所有可调动力量,壮哉!


四面楚歌与陆逊攻心

 

项羽在四面楚歌之前并未显出败相。双方打了很多场,汉军未败,但也没能取得明显优势。楚军只是未能成功突围。张良为了在短期取得结束战斗,于是献计夜唱楚歌。这一策对于楚军是致命的。尽管尚未战败,但长期征战在外,相对于刘汉联军的以逸待劳,他们早已身心疲惫。外加思乡的心情,他们的意志彻底瓦解。这也是成语草木皆兵的另一方式展现。于是楚军不败而败。击败楚军的不是军事,不是人数,甚至不是人心。而是他们自己,他们在尚未战败的情形下,被以欺骗的形式,强制灌入了已败的心态。这更像是一种催眠术。

 

也许是因为中暗箭右臂少力,也可能是因为念及旧情,钙水一战关羽未能再次击败樊城的救援。徐晃虽然解了樊城之围,但并未击溃荆州军。徐晃的任务很简单,是救樊城。所以,围城的军队一旦撤退,他的战略任务便已达到,即取得了胜利。这一仗说关羽败有些牵强。首先,他和徐晃的单挑是八十回合未分胜负,可以说是平手。而且退军之后,他是领军择地而栖,目的是修整以图反攻。请注意,此时在未知荆州被袭的前提下,他不是班师回朝。也就是说,这时他的心中,并未放弃攻下樊城的信念,哪怕他的对手已升级至曹徐联军。也就是说他还完全没认为自己被徐晃击败。然而,一件事的发生,使形势在本质上发生了改变。那便是探马送来了荆州已失的消息。这样,一场战斗之后暂时性的撤退,演变成了大溃败,因为他们接下来,遭到了陆逊攻心。

 

陆逊攻心,可以称之为三国版的四面楚歌,也拉开了关羽军队分崩离析的序幕。麦城突围的时候,关羽身边兵不满百。还要除去他的死忠周仓廖化等人。这与刚从樊城撤军时的状况大相径庭。军中绝大多数人逃亡了。因为他们要顾及自己的家眷,他们要作为凡人偷回荆州与家人团聚。这一目的,是他们作为荆州兵难以实现的,他们心里清楚要重新攻下荆州有多难。四面楚歌与陆逊攻心的计策要点极为的相似,他们都利用了人心理上的一个弱点,就是思乡。如果有人对此表示怀疑,那请看下每年腊月底的火车站。垓下之战,持续时间接近一年。襄樊之战,自关羽出兵,经历了水淹七军与刮骨疗毒之后的修养,少说也有半年。这对大多数人而言,是背井离乡忍受的一个时间极限。也正是如此,军队在前途未果,消极怠战的情况下,内心容易崩溃。长年征战在外,生死未卜,谁都希望早日结束战斗同家人团聚。就是这样,数万大军瞬间灰飞烟灭。然而,比之更糟的,是策应部队的反水,还有亲军的见死不救。请问有何等神人能解开如此惨局。

 

什么是圣

 

其实圣一样是人,但他不是普通人,他比普通人要高一个范畴。或者说,他代表人类的最高层次。关羽被尊称为武圣,也就说明他的武义代表着华夏五千年的最高水准,是登峰造极的存在。对这一定位,学术界颇有争议。因为不论领兵能力还是单打独斗,历史上高出关羽的大有人在。而且就连在三国中的单挑,关羽未能获胜的场次也较多。除去演义中虚构的温酒斩华雄,他仅存刺颜良一例。而且胜之不武,有很大的偷袭嫌疑。那么,关羽到底何德何能,被历史拜为圣呢。

 

前面已经提及,关羽毕生最后一战,面对了魏蜀吴三国,几乎所有的文臣武将智囊猛手。而他手里仅仅荆州一城之军。三国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一方显得过于强大的时候,会促成另外两家的联手。最典型的一例便是赤壁之战的孙刘联军。然而,这一次魏吴的联合,仅仅为了对付关羽一人。可想而知,在当时,北上的关羽在双方眼里,是何等的恐怖。在孙吴与曹魏眼里,他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数名普通人的结合。在中国历史,除项羽,应该找不出另一人,能恐怖到让对手如此的忌惮,与昔日冤家联手,而且不惜采用偷鸡摸狗的勾当。从这看,关羽明显高出普通人一个层次。他属圣!

 

什么是神

 

在中国文化中,神是基于人而又非人的群体。他们也许有人的身躯,但具人所不具的能力。所以神是超越人类的存在。神更多拥有的是法力。项羽力拔山气盖世。项羽就是神。他力举千斤鼎,年尚青令吴中青年仰视;气概藐视始皇,对巡游的大排场说出“彼可取而代”;带兵无师自通,所握军士无不以一当十。巨鹿彭城以少胜多大破敌阵。鸿沟协议后,对背信弃义刘邦的突袭竟然反击打得其丢盔弃甲。最后令不得迫其以封地为条件集合了多路大军联合绞杀。

 

他是超越普通人的存在。他天生神力以一抵十。更能将自己以一敌十的神勇输送至全员。他的超能在于,不仅自身拥有超越常人的神力,更能将神力输送给兵员,让所有人兼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他不仅是神,更能把自身的神传递至他人。他是神之统帅!

 

英雄光明磊落

 

为什么项羽会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因为他不屑!他不屑于在这种场合进行暗算。他也坚信在正面战场上此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不屑于杀掉他。鸿沟为界,刘邦曾趁项羽退军,统军攻其后,却被项羽反击杀得屁滚尿流。此举已经充分说明了那纸契约的无效。然而在这样阴险毒辣的行为下,项羽依然仅是将其赶出领地,而非彻底剿灭。这应证了此文开篇时的一个论断:项羽从未打算杀刘邦,而刘邦一定要杀项羽。项羽对敌人诛杀只限于战场上的大刀阔斧冲锋陷阵,因为他不屑于阴险的伎俩。他不会在鸿门宴上杀刘邦,因为他不用。刘邦是一个他随时都可以取名的角而已,只是他从来都没打算去取。他不打算取刘邦的命,他也就很自然的认为刘邦不会要他的命,才导致了垓下一围。

 

 

热爱三国的读者,一定有印象,那就是关羽经常中箭。比较著名的是长沙战黄忠,北伐遇庞德,以及樊城遭暗算。弓箭在三国乱战当中,除了两军对阵中作为短距离攻击的辅佐武器,还有一重要功能,便是暗算。这种被称作放冷箭。在混战中,当一位猛将杀红了眼,也许会忽略掉身边的某些额外的角色。而放冷箭,也是对垒中正面不敌对手的情况下,所采用的邪术。比如夏侯惇便曾遭此不测。但是,擅放冷箭者,除了其箭术优异外,往往也绝对武力值的不足。真正武功高强者是不会放冷箭的。黄忠的箭术那是多了得啊,但在两战关羽未胜的情形下,他并没有主动想到利用自己的射术,而是在韩当的提醒下。而且内心经历了复杂的斗争,还故意不中。这说明,那怕在黄忠眼里,趁人不备弯弓射之,亦不义之举,自己不会主动采用。放冷箭多出现在对手武义明显高于己方,正面抗衡无法取胜情形下无奈之举。也就是说,放冷箭者,多半武义不精。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偷袭夏侯惇那厮,恐怕没多少读者记得他的名字。吕布箭法多了得啊,百步之外正中画戟小枝,那读者见他经常放箭吗?这也不难怪了,三国中,几位武义绝伦的人物,很少出现箭术着重描写。比如赵云,除了走江东接军师阻追军,他与箭的另一次互动仅是休放冷箭的军令,侧面应证了他武义的出神入化以及放箭的阴暗之处。那就更不用说关羽。以关羽的武义,与人搏杀,是根本不需要放箭的。青龙刀直接秒了你。他不用放箭,也不屑于放箭。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自己的怎样的,他会认为别人也会这样。关羽不屑于放箭,自然也不会认为别人会放箭,也就对别人的暗箭缺少防备。樊城城楼上的曹仁,见关羽只有掩心甲,便令埋伏好的弓箭手齐射之。这是何等的大义不道之举。若非这一毒箭,徐晃抵挡不了八十回合,更不至于解除樊城之围。

 

项羽与关羽,一生光明磊落忠贞不渝,不屑于乘人之危胜之不武的小人勾当。他们心中,都写着一个大大的义字。义是一种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思想。义是行走江湖的学问。然而,纵观历史长河,很多最终的胜利者,夺得江山,多少含有不义之举,带着地痞无赖特色。所以历史才给了他们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枭雄!而把更多敬重色彩的英雄一词送给了逝者,这是对他们抱憾的唏嘘,也是光明磊落的褒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