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期寿险都没有,也好意思说自己有保险?

 抓成今天 2018-09-26
《定期寿险都没有,也好意思说自己有保险?》用这样的一个标题,其实是标题党了,太绝对。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之一,是否配置某一类型的保险,取决是否存在相关风险、发生风险产生的影响、风险是否可消除或降低、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
但我认为,在绝大部分家庭的保险规划中,都应该有定期寿险。
胡适先生的保险名言
说到保险,不得不提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先生。1933年4月9日,上海《申报》的“人寿保险专刊”第四期,刊出了胡适的题词,胡适先生也成为国人中为人寿保险打CALL第一人。

人寿保险含有两种人生常识:
第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壮年要做老年的准备,强健时要做疾病时的计划。
第二,“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所以微细的金钱,只须有长久的积聚,可以供重大的用度。
胡适先生还有一句名言,几乎所有保险从业人员都知道,一些人寿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中也印有这句话:
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
其实这句话的原文,头两个字并不是“保险”,而是“保寿”。
现代意义的保险起源于海上运输,而现在代表着爱与责任的人寿保险,却是开始于15世纪欧洲人贩卖非洲黑人奴隶时,将黑人奴隶作为货物进行投保。
从人寿保险的渊源和胡适先生的文字,不难看出,人寿保险最初最本质的,就是以人的生命为标的的保险——寿险。
什么是定期寿险
寿险,顾名思义,是以人的寿命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从保障期限分为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
终身寿险的保障是长期不固定期限,而定期寿险保障期限一般是固定期限的,一般有10年、20年、30年、至60岁、70岁等,保障内容就两样:身故、全残。应该是所有人都能看明白的、最简单的保险条款了……
定期寿险有啥用?
寿险是最能体现人寿保险本质的险种,却也是一个挺不招人待见的险种
说到寿险感觉就没办法愉快的聊天了,头两天一个朋友咨询时就是这样的

中国人往往很忌讳谈论死亡,其实,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偶然的,而死亡是所有生命共同的归途,只是时间问题。

有人说“人都没了,要钱也没用啊”,对于走了的人固然如此,活着的人伤心在所难免,但依旧要好好活下去,那些没还完的房贷、车贷、子女成长的花费、赡养父母都是需要大笔的花费,这些都是责任,谁能说留下一笔钱没用呢?
所以,哪些人适合投保定期寿险:
1、对父母有赡养义务的
2、房贷、车贷、或其他债务的
3、有配偶的
4、有抚养子女义务的
看透生死不代表轻视生命,而是以一种更理性的姿态活着;合理规划配置定期寿险的人都是 有爱+有责任感+睿智 的,正如胡适先生所说“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