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江一最美山村

 白水清风 2018-09-26

果树村,以其标志性植物而得名。位于汤池镇南偏西南;东依马槽,南接三冲,西、北分别与舒城县舒茶镇山埠村、茶园村、石塘村毗邻。

新中国首轮续修《庐江县志》载:“果树,位于庐城西33公里,果树乡政府所在地。街头有株白果树,相传有几百年历史,树围约6米,树高33米,树冠覆盖面积近1亩,有'林海寿翁’之誉,集镇由此得名。”

果树街是一条古朴久远的深山老街,全长500余米,宽约3.5米。该街镇起于汉,兴于明清,衰于民国。时为舒(城)庐(江)桐(城)三县交界处。明清时为庐桐邮路必经之地,设有关驿,街道为条石铺成,能通行独轮车或马车。清末民初,街内有大小店铺二十余家,有林家茶馆、莫氏杂货店、徐家茶行、朱氏药店、谭氏肉案、束氏水作坊、王家布草店,此外还有饭店、山货店、篾器店及太湖人开的铁匠铺等,酒肆馆驿,往来人众,街市十分繁荣。

在老街中心区,有棵银杏树,像一把撑开的大伞,罩住了街道和街道两旁的屋顶。银杏有500多年的树龄,要二、三个人合围,有几十米高,在约半米高的地方分叉,两根粗壮的叉上分叉,错落有致。这是一棵雌性银杏,树上挂满了白果,有青杏那么大。到中秋,村民就采摘白果出售。一般三四棵这么大的银杏结果还没有这一棵多,几户共有者平分所得。这棵银杏树从不生虫,人们喜欢坐在树下乘凉,谈天说地,一股股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在银杏树附近,有一明朝的总兵府遗址。明正统三年(1438),祖籍果树村的云南总兵朱关离任回乡时带回一棵茶花树,名曰“大红宝珠”。

据传,当年朱关出任云南总兵,有一天他路过滇池附近,看到一个卖花女当街被一流氓戏耍,总兵大人一声断喝,命令兵丁拿下恶棍,解救此女。后来朱总兵告老还乡,群众带着礼物自发送行,总兵一生清廉,含泪委婉拒收任何礼物。这时,当年受辱卖花女为感谢朱总兵相救之恩,将一盆精心培育的茶花“大红宝珠”,跪地请求接受微薄的心意。总兵大人被小姑娘的执着深深感动,躬身接过茶花,并表示深深的谢意。总兵收下后带回庐江老家,由家人种植看护。500多年来,朱家子孙一直悉心保护。

如今,这棵茶花树粗壮的主干上分出三根支干,树身略有倾斜。虽历经近600年风雨,依然枝叶繁密如盖,郁郁葱葱。每年清明节前后,花开似锦,花瓣厚嫩,花色娇艳似火,令人神往,实为罕见的花坛奇观,观赏者络绎不绝。

2001年,古茶花树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果树村沿革

民国年间首置果树保,隶属汤池乡。1951年,置果树乡,驻地果树街道,隶属汤池区;1961年成立果树公社,下辖果树、河西、林冲、江冲、涂冲5个大队; 1984年恢复乡级建制,所辖大队改为村委会;1992年撤区并乡,置县直属汤池镇。原果树乡所辖果树、河西等5村隶属汤池镇。

2003年,全县村级规模调整,果树村与河西村合并,组建新果树村民委员会,隶属汤池镇。

2012年,果树村为全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3年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2014年获评“第三届安徽省文明村镇”,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16年入选安徽省“省级传统村落”;同年,果树中心村获批国家AAA旅游景区。2017年,果树村由国家住建部公布为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

编后语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

我们根据县方志办、县地名办编辑出版《庐江地名掌故》一书,开辟“地名里的庐江”专栏,让读者从这些地名以及地名背后的故事,不忘桑梓,记住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