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经八脉之谜:阳蹻脉与阴蹻脉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张磊r6nefzv5pb 2018-09-26

1.阳蹻脉

关于蹻脉(阳蹻脉和阴蹻脉),《内经》记载的并不少,如《灵枢·脉度》记载,“蹻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灵枢·寒热病》记载,“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出,阴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对于循行路线和主病都做了一个总的概括,但至于阳蹻脉与阴蹻脉各自的巡行路线则不明确,但《难经》已经分开记载了,如记载阳蹻脉的循行路线时说:“阳蹻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但难经的描述还是比较简略,详细的循行路线应是:阳蹻脉,起于外踝下申脉穴处,沿着外踝后向上而行,经腹部、胸部的后外侧,循肩、颈部外侧,从颈结喉旁人迎穴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蹻脉会和,再上行至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的风池穴。

奇经八脉之谜:阳蹻脉与阴蹻脉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那么阳蹻脉的主病又是如何呢?《灵枢·邪客》记载,“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难经·二十九难》记载,“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综合而言,阳蹻脉主要是调控眼睛的开合与肌肉的运动,阳蹻脉出现病变后,临床上常见腿腹肌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的足外翻,癫狂、嗜睡或失眠,目内眦赤痛,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等表现。

2.阴蹻脉

对于阴蹻脉的循行路线,《难经》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道:“阴蹻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具体来说,阴蹻脉起于内踝之下的照海穴,沿着内踝后直上,行于下肢内侧,入前阴,沿着腹部、胸部进入缺盆,向上出行于人迎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蹻脉会和。

对于阴蹻脉的主病,《灵枢·热病》记载,“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灵枢·大惑论》记载“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难经·二十九难》记载“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综上所述,阴蹻脉出现病变,主要是肢体外侧肌肉驰缓而内侧肌肉拘急的足内翻,腿腹肌削,痿痹无力,喉痛,嗜睡或失眠,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