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知道板栗原产于我国,但你知道板栗的前世今生吗?

 农场小五哥 2018-09-26

板栗,人们俗称其为栗子。成熟的板栗坚果包裹在紫褐色外皮中,果肉淡黄,气味清香,甘甜可口,有“干果之王”之美誉。

我国栽种板栗已有两千多年,早在《诗经·国风》中就有“树之榛栗”的诗句。《战国策》记载,苏秦游说燕文侯时说:“燕国……南有碑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这里的“北”就指的是宽城一带,说明这里很早就是板栗的著名产地,老百姓靠板栗生活的比较富庶。正是有“枣栗之利”做支撑,国富民丰的燕文侯才赞助苏秦以车马、黄金、绢帛,让其游说六国。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相继赴赵、韩、魏、齐、楚诸国游说,终于在洹水歃血缔约,身佩六国相印,达成合纵抗秦之伟业,使强秦十五年不敢越函谷关一步。

汉朝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千户侯等。”可见板栗的产地古代以“燕”为主,也就是今黄河以北的燕赵大地一带。正因为地理物候与出产,北方人才有喜食栗的习惯。

板栗,也是《黄帝内经》提到的“五果”之一。中医认为,板栗味甘性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平时里食栗可补养身体,在兵荒马乱、粮草不济的情况里,板栗还能充饥、补气。

宋代陶骨在《清异录》中记载了这么一件轶事:公元前四世纪,晋国和邻国发生战争。晋王统率大兵亲征。三军行至峡谷,被敌兵围困。兵马给养断却,人饥马乏,无力突围。行将全军覆没。忽然,一个山野樵夫,面见晋王。说:“美食即在眼前,唾手可得,何忍饥待毙?”晋王如梦方醒,大喜过望。下令官兵摘取山栗充饥。美食一饱,士兵抖擞精神,拼死冲杀,挫败敌军,反败为胜。凯旋还朝后,晋王不忘栗子之功,封其为“得胜果”。又因为掠栗而食是在河北,故名“河东饭”。

《吕氏春秋》记载“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冀山之栗”所指为今燕山山脉所产的板栗,根据2007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河北省承德市宽城镇等10个镇现辖行政区域所产的板栗为正宗的燕山板栗。板栗的产地分布甚广,世界许多国家及我国各地都有出产,但唯燕山之栗方属三美者之一,这是由当地优质水资源和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以及特定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顺便提一句,神栗生产的板栗就属燕山板栗。

现代,板栗也是人们喜爱的干果之一。它的食用方法很多:即可以生吃,又可以做成糕点、菜肴、煮粥等,而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清甜爽口的糖炒栗子及栗子烧鸡或栗子烧肉。

但需要注意的是,栗子生吃难消化,熟食又容易滞气,故不可食用太多,尤其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不宜食用;因其含碳水化合物较多,所以糖尿病人吃栗子也应适可而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