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门外知谈

 风吟楼 2018-09-26


门外知谈

作者 | 彭妙艳


不用加上“严格来说”之类的套话,我实实在在就不是知识分子序列中人,于是这则涉及知识分子话题的文字,借用鲁迅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做“门外知谈”。



中国时下的知识分子,是指在国内国外受了高等级别学历教育,而后在必须以知识体现价值的单位或部门工作的人。这是一个规模很大、分工很多的群体,而这群体中的很大部分,也确乎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而有目共睹的贡献。当然,不能尽如人意,乃至让人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感慨也有。

相对来说,知识分子掌握着某些人文领域,某些科技岗位的话语权,是物质和精神的第一生产力创造者,承担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所以是值得尊重的一族。他们如果能够对于爱国奋斗的精神有着思想、情感和价值认同与行动,中国梦的实现指日可待。



诚然,知识分子也是人,也要生活,也有七情六欲,难免也会受到某些不良社会空气的污染,于是也出现了一些害群之马。更多的一些是爱国奋斗的精神弱薄,信仰缺失,斗志萎靡,昏昏噩噩,领着与学历、职称、荣誉配衬的薪水与报酬,却没有做出配衬的表现与业绩,甚至于制造了负面的影响。这是让人恨铁不成钢感慨的所在。

于是,要让整个的知识分子队伍振作起来,党和政府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很有必要,而加强自信、前列理念教育也势在必行。努力挖掘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丰富内容和载体,助力于效果的提升,这也是应该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而利用本土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其接地气的性质对于在本土工作的知识分子的教育感化更加管用。古人一直重视利用本土和身边的爱国贤德故事,来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成就的人才,这在旧志的记载中俯拾皆是。可以说,利用本土先贤先德以造就具有爱国奋斗精神人才已是本地的一个重要传统。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传统的倡导与发扬也不过时。结合今天在全市广泛开展的贤德揭阳大讨论,有机地贯彻到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教育活动中去,是一种类乎“一对一”的有用且长效的作为。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考虑。

门外知谈,未必能中启迪,聊供参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