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曾经说过,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少不读水浒 “少不读水浒”,少年人血气方刚,读了水浒容易仿效冲动,也许就一心效法盗匪,维持着一种偏袒的正义。年少的人容易着迷于暴力,反而失却了文本之中许多内在复杂的人事结构。 如果年轻人看了《水浒》,领悟了其中津津乐道的“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那一套,碰了镇关西就打,遇了潘金莲就杀,那还不天下大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还要不要? 虽然也有伟人说过“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可那前提是“乱了别人,好了自己”,如果乱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别人,那还是不乱的为好——此所谓“少不读水浒”。 老不读三国 老不读三国,意思是说,人到了年纪大了以后,阅历也多了,经验也丰富了,心机也重了,往往在读三国的时候会得到更多的体会,权谋狡诈诡谲变化,使得这些人能够在生活之中应用更多术士或谋士所提供的奸诈机巧。 “老读《三国》是为贼”,“贼”,奸诈之义。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所以老不读三国。 “老读《三国》泪空垂”,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常常会唤起当年纵横四海、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产生英雄迟暮的感慨,无奈一把辛酸老泪,所以老不读三国。 “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 比方说,关羽在麦城打了一场大败仗,从此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动摇了,也可以说这种均分天下势力的基础就崩溃了。同情蜀汉的人当然很不高兴,甚至有人就认为,从结果上来看,就一定是诸葛亮陷害关羽,让他得不到救兵。 事实上这就想太多了。“老不读三国”这句话就是在提醒年纪大了的人,虽然你的人事经验丰富,阅历很足,但是很可能也因此,你阅读文学作品、经典作品的成见也会变得比较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