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的月亮

 夏炳文图书馆 2018-09-26


中秋的月亮


最美不过中秋夜,一轮秋月泛金波。真是怪了,左右就这么一个月亮,绝没有第二个,中秋的月亮,却是一年中最好看的,就像自己的娃,越看越好看。

昨天晚饭后,和往常一样,去生态园散步。

秋天的天空总是很蓝很蓝的,蓝得那么纯粹,不带一点杂质,像静如镜面的大海,很想跳将进去。古人怎么说?对,把它叫做“青天”——“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这样的青天,你怎能不欢喜愉悦?

还不止呢。这样的青天之上,一轮明月高挂,怎么看,都很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月光如水,清辉洒满大地,和夜色的朦胧、树木的静谧糅合到一起,颇有一种虚幻的美。你在这样的意境中,总觉恍若仙人。

李商隐诗云,“昨夜玉轮明,传闻近太清。”是的,就是这个意思。太清,三清仙境之一,那轮明月,就在太清仙境内。明月皎洁,仙境玄幻,成就“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样的美景。

我一直望着,居然有点发呆。哎呀,这样的月色,我已经有多久没见了?

小时候,没有电,自然没有电灯,中秋的月亮,与现在比,显得更大更圆更亮,整个村庄,都笼罩在澄莹的月色中,有点三清仙境的感觉。就在这样的月色中,我们过着自己的中秋节。那时的中秋节,简单着呢,晚饭多是烧草鸡,自家养的,再吃点月饼,都是五仁月饼,再吃点糖饼,面饼里包点糖,就这样,中秋就算过完了。

吃完晚饭,啃完月饼,干什么?什么也不干,就躺在凉床上,或坐在家院里,看天,看月亮,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蟋蟀的鸣叫声,唧唧复唧唧。这是中秋赏月吗?就像唐代诗人王建写的那样——“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可别高抬我们了,这可不是什么雅趣的赏月,只是晚饭后无聊的闲坐而已。你说,没有手机,没有电视,一时又没有困意,能干什么?那就看月亮呗,胡乱地看而已。李白写道:“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就是识月,也想叫它“白玉盘”,看久了,真像玉盘。

这样的看月,是很简陋的——一户平常的农居人家,一群普通的老百姓,有老的,有小的;一座草房子,都是泥土墙,只在墙脚砌有一点砖,室内也是泥土地;院内除了一棵孤寂的枣树,什么花草都没有,桂花?从来没见过,不可能有鸟语花香;一家人,没有人会吟诗作画,也没有人会吹箫奏笛,只会在一起说闲话,说的都是农村的张家长李家短;什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什么“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没有一个人能吟得出,只知道直勾勾地望着月亮,不说话的时候,就发呆。

这样的中秋,一点也不高雅,一点也不浪漫。可是呢,很有意思。母亲说,月亮里有个嫦娥,是个仙女,我们便仔细地看,似乎真的看到了嫦娥的影子,衣服都在飘动;母亲又说,月亮里还有吴刚,天天在砍桂花树,砍了,天狗就来舔几下,树马上就长好了,所以,吴刚总是砍不倒桂花树,我们又仔细地看,似乎也真的看到了吴刚的影子、桂花树的影子,斧头好像都能看到。

就这样,说着,看着,一直到困得不行,便回屋睡觉去了。我们常常幻想,要是能到月亮上去看一看,那该多好。小时候这么想的人,恐怕不止我一个吧。

后来大了,读的书多了,我才知道,月亮,还真有人上去过。谁?美国宇航员?我撇撇嘴,不以为然,穿着笨重的宇航服,看起来像个怪物一样,一点也不潇洒。

一千多年前,我们中国就有人上去了,而且就是这么慢悠悠地走上去的,如履平地。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

唐朝开元年间,八月中秋,月明之夜。唐玄宗李隆基在宫中饮酒赏月。大概也像我小时候一样,呆呆地望着皎洁的月光,轻轻地叹口气:“月亮这么美,还有嫦娥姐姐,真是个好地方啊,只是如何上得去呢?”

皇上叹气,哪还了得?

边上一位术士,上前奏道:“启禀皇上,这有何难?”立即折取一枝桂树,向空中掷去,桂树化为一座绿色的长桥,通往天穹。玄宗与术士一同登上长桥,走了大约十数里后,眼前出现一座巍峨的城阙,上面有个大大的匾额,写有6个鎏金大字——“广寒清虚之府”,这就是月宫。

他们步入宫中,见数百个穿着白色宽大羽衣的仙女,正在翩翩起舞,舞曲曼妙,舞姿婀娜。舞毕,玄宗上前询问这是什么舞,仙女回答说《霓裳羽衣舞》。玄宗将舞曲和舞姿默记在心,随后与术士沿着长桥返回,回头一看,那长桥和月宫瞬间消失。

第二天,玄宗根据自己的记忆,创作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并召集梨园伶官,指导他们根据乐曲编出舞蹈来。真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你说,这样的中秋登月,美不美?真是一件美事啊。

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种月亮情怀——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惆怅时,“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悲伤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谈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说乡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别说思亲之情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国古代哪一位诗人,没有写过月的诗句呢?不写月的中国诗人,你几乎是找不到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的月,谁不喜欢?月色下,长江采石矶边,李白在船上畅饮,朦朦胧胧间,见月在水中,月亮落水,哪还了得!立即下水捞月,结果淹死了。李白喜欢月,最终为月殉情。

月亮这么美,可是很遗憾,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估计不少人,早就忘了月亮是什么样子了。家里灯火通明,街上霓虹乱闪,你还到哪里去寻找月亮呢?深山有,荒野有,可谁又愿意待在那里呢?

现在的人们,别看住着高楼,坐着汽车,吃着美味,穿着绫罗,日子过得像模像样的,可是,总觉缺了点什么呢。想了半天,缺的,大概就是,中秋月明之夜,躺在凉床上,或坐在家院里,呆呆地看着月亮,脑子天马行空地乱想一通。

现代的人啊,就是太精明了,什么都很精明,生活反而没了趣味。小孩呆呆地看着月亮,你说太傻了;唐玄宗登月听仙乐,你说真幼稚——多让人扫兴!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没意思。

今晚,去看看月亮吧,你没有看它,已经很久了。放下手机,离开电视,走出门去,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好好地看看月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傻一点,呆一点,胡思乱想,都没关系的,一点也不影响你的智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