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罗笔下的爱神之岛

 汐钰文艺范 2018-09-26

段非 刻

  让-安东尼·华多(1684-1721),法国画家,他的绘画不仅在画界,对近现代服装设计以及舞台设计甚至是音乐诗歌都有影响。最为传奇的是,1717年,他的画作《舟发西苔岛》入选法兰西画院时,专家们由于无法把它归入历史画或神话类题材,就专门创造了一个词汇——“庆宴”。画面描绘的是穿着华服的贵族离开爱神之岛西苔岛的情形。

  西苔岛是希腊的一个小岛,因爱神而得名。传说爱神爱上了凡人阿多尼斯。阿多尼斯在一次狩猎中死去,于是爱神设立了一个纪念他的节日,在仲夏时节,由女人们参加。她们来到阿多尼斯花园,栽种一种植物,朝生暮死。关于这个节日,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写过这样一首诗:

  他要死了,塞西拉,可爱的阿多尼斯死了,我们该怎么哀悼?

  “捶打胸膛,扯去你们的外衣。”

  华多的这幅作品中,人们纷纷穿着盛装,来到传说中爱神的小岛朝拜。在离开之时,拖着长长的队伍,慢慢向要驶离的船舰行进,许多小天使一路围住人们和船帆。画面右边是爱神的雕像,她右手捧着箭筒,里面收着丘比特的箭。旁边坐着等待上船的人,有的意兴未尽还在交谈,有的由女伴陪伴,正在哺乳。有两个天使往森林飞去,仿佛是去报告人们要离开的消息。画中的贵族穿着及行止得体,有节制,互相关照,不唯男女之间,年老的与年轻的,女性与女性之间都是如此。这仿佛是画家一种隐晦的表达,在爱神之地,“爱”所包含的内容并非只是男女之间才有。

  华多的这幅画在细节上非常铺张,画面布局、光的布色以及色的调配,都无可挑剔。画中女性的华服,虽然繁复,但总有那么一些“现代感”,设计简单明快、放松自由,是人文意义上的自然得体,不失庄重。不知什么原因,华多的画很少为当代艺术评论家提及,倒是英国艺术史学家迈克尔·利维爵士的批评贴切,他指出,华多力求创造出一种忠于艺术家自己的理念。他的画作,是由艺术家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丰子恺先生这样划分古典画与现代画:现代绘画的最根本特点,是赋绘画以“独立的生命”,即绘画脱离宗教及政治的“奴隶”生涯,还复其独立自主之权。这就是专为绘画美而描绘画。华多所在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以后法国启蒙运动的先发时期,他自由地洒墨于爱的欢宴的题材,在生动活泼绮丽的敷彩之间透着同情、悲悯和渴望。从这点来说,华多可算是现代画派的先锋,或者正是与那时的启蒙运动萌芽相应。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