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结束不久的乒乓球瑞典公开赛男单半决赛中,21岁的中国乒乓球队世界冠军、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年轻小将樊振东以4-0的总比分击败了东道主瑞典队的正胶快攻“怪拍手”法尔克,强势挺进男单比赛的决赛。
此战之前,法尔克有4-2击败国乒四号单打选手、同时也是世界冠军的林高远,状态非常不错。然而今天这场半决赛给人的感觉就是:樊振东还没怎么发力,法尔克就倒下了。
具体情况请看下文。
法尔克原姓卡尔松,是目前欧洲乃至世界乒坛非常另类的一个运动员,他的球拍是正手正胶、反手反胶,这种配置从专业队到业余界都很罕见,一般人平时压根就没接触过这种打法的对手,所以很难适应法尔克的球,像这次林高远就栽在了他的手上。
而除了正手的快攻,法尔克的反手拧、撕、弹同样非常出色,这也是他能屹立于当今乒坛的重要原因——纯快攻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了。
樊振东大家都很熟悉,国乒年轻一代选手中的领军人物,目前已经是两次世界杯的男单冠军、一次世锦赛的男单亚军、两次全运会的男单亚军。他的球“内力”雄厚,两面弧圈球的实力相当强,无论单板质量还是相持的连续性均为世界最顶尖水平。
虽然林高远输给了法尔克,但相对而言,小林的球的单板质量并不是很高,他更多是打落点和速度。而法尔克正手是正胶快攻,反手又特别喜欢弹击,所以在速度上并不吃亏,因此这次击败林高远虽然有些意外,却也有一丝的道理。
但樊振东就不一样了,他的球质量非常高,旋转也很强。而老球迷们一般都知道,颗粒快攻最怕的就是大力、超转的弧圈球,因为这种球在落台后再弹起会有一个很强的“二速”,这对快攻选手的快打动作有极大的干扰,容易让他们找不着最合适的发力点,然后把球拍“飘”。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国直拍快攻打法之所以会没落,就是因为欧洲人的弧圈球越拉越转、越拉越顶。
那么后来以刘国梁为代表的快攻运动员是怎样找到出路的呢?不是加强自己的速度,相反却是和反胶选手一样增加拉球的比例和击球的旋转。简而言之,就是向弧圈球看齐,但保留快攻的一些根本技术。
现在法尔克的正手正胶的拉球的旋转等各方面感觉还不如当年的刘国梁,这要是想赢樊振东的话就太难了!
果然,今天的半决赛,法尔克从头到尾都没有占到樊振东一点点便宜,而樊振东这边更是打得波澜不惊,第一局11-4,第二局11-5,第三局11-4,只有最后一局非常勉强地打出了11-8的比分,但似乎也就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剧本罢了。
我觉得樊振东这场球的胜利对他来说没什么太多锻炼价值,对林高远而言倒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虽然林高远的球风与樊振东有很大差别,但在无机40+新塑料球时代,加强单板和相持球进攻质量的训练真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想当年王皓刚出道的时候也是以轻巧灵活著称,结果奥运会上吃了大亏,后来硬是将自己的正反手拉球质量练到了世界最顶级的水平:前车之鉴,值得林高远反思。
最后恭喜樊振东顺利杀入决赛,期待他与许昕的对决能有精彩的表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