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利用富硒资源推动我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建议

 崔光军的图书馆 2018-09-26
关于利用富硒资源推动我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建议
时间: 2015-08-08 10:04:37 来源: 科顾委办公室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都昌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寻找我省农业“结构更优,更富活力”的突破口,省科顾委专家先后赴湖北恩施、江西丰城及我省的852农场、853农场、宝清县、富锦县、海伦县等地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加快开发我省富硒资源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建议,供省领导参考。

  一、我省富硒资源基本情况

  2009年,国土资源部与我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在黑龙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发现了两条富硒土壤带,共圈出富硒土壤远景区12043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有文献记载的富硒土壤总面积11.6万平方公里的10%左右),这个比例高于全国其它地区,资源优势明显。我省的富硒资源带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松嫩平原富硒土壤面积约3753平方千米,土壤中硒含量0.33-0.80毫克/千克,99%的土壤面积满足国家一级环境质量标准;三江平原富硒土壤面积约8250平方千米,土壤中硒含量0.35-0.89毫克/千克,区内分布有八五二、八五三、八五一、五九七、前进、七星、大兴、创业、龙头等大型现代化农场。

  通过调研专家认为,我省富硒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开发富硒产业的基础条件,在现有的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发展基础上,抓好富硒产业的综合开发,依靠科技推动将富硒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能够有力拉动土地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我省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推动我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二、我省富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富硒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富硒食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富硒产业在我省有一定的研发基础。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在黑龙江农垦首次喷洒亚硒酸钠开创了富硒小麦的生产先河,90年代初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单位在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等领域开展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90年代中期我省开始生产系列富硒农产品,方正、桦川、五常等地的富硒大米,肇东、杜蒙的富硒小米,五常的富硒黑木耳,牡丹江的“西维尔”硒酵母片,尚志的固体富硒蜂蜜,拉林的富硒鸡蛋,七台河的富硒磷质饲料,及其它地区的大田作物、果蔬、食用菌、禽畜等富硒农产品。但是我省富硒产业分散,产品单一,企业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富硒产业链和企业集群优势,缺少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

  与我省相比,湖北省恩施州有富硒集群产业优势。恩施充分利用硒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富硒品牌战略,建立起完善的硒产品生产加工体系、产品研发体系、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以及硒资源基础性研究体系,目前有200多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60余家硒产品研究开发企业、10大富硒产业、4大硒产业知名品牌,2014年富硒产业总产值已突破50亿元,约占全国富硒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江西省丰城市是一个县级市,富硒土壤面积仅有500平方公里,富硒区人口仅有15万人。但丰城市政府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力推动富硒产业走特色化、市场化、规模化的经营之路,先期投入1600万,通渠通路,宣传造势,招商引资,实行土地流转,引进了河南、四川、上海等六家龙头企业,投资6亿元,增加开发闲置土地15万亩,丰城富硒产业年总产值增加20亿元,年地税收入增加2亿元。专家认为,这些经验值得我省好好学习借鉴。

  三、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富硒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粮食商品化率一直维持在80%以上。我省富硒资源带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再加上气候、土壤、水源、水质等有利条件,我省具备大规模发展富硒农产品的资源优势,最适合富硒粮食的规模种植,大大提升粮食的附加值。为加快推进我省富硒产业开发,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议我省成立由主管副省长牵头,发改、科技、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畜牧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机构,统筹谋划全省富硒产业发展战略,引导富硒产业发展。

  (二)制定发展规划。建议我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富硒农产品发展规划和详细的富硒农产品开发实施方案,并支持、协调各市县政府组织制定相应的富硒农产品发展规划,在“五大规划”战略实施推进中,尽可能结合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正处于“十三五”规划谋划之际,建议我省在农业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能够把富硒资源优势和基础农业优势相结合,将富硒农业经济带纳入全省农业经济规划,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报“寒地黑土硒都”。

  (三)加强农业地质工作。据了解,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已经完成了1: 50000和1: 10000的大比例尺农业资源调查,而我省目前只有1: 250000的地质调查资料,大比例尺农业土壤资源调查尚处于筹划阶段,没有进入具体实施,给我省各地开发富硒产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建议我省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或组织协调我省现有人力、物力资源,开展富硒地区大比例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一步查明富硒土壤带分布和面积,以及富硒土壤带内硒的布丰度,为制定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富硒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完善富硒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2012年10月,恩施成立了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议我省应积极争取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黑龙江省建立分支机构或委托分支机构。建议省技术监督局加强质量分析监管,并选择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规范的单位作为我省富硒农产品的认定机构,推进我省富硒农产品认定工作。加快建立一套富硒农产品的地标、企标,尤其像大豆、玉米等我省主要作物的地方标准,条件成熟时可以推荐为国家标准,强化我省富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管,保证黑龙江富硒大米等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培育产品销售市场。建议各级政府要把富硒农产品的销售作为产业化开发的重点,在富硒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市场建设、市场信息化服务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政策、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富硒农业品牌化建设,充分利用哈洽会、农博会、绿博会等会展平台,积极宣传推介龙江富硒农产品,促使富硒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在条件成熟时,举办“黑土富硒农产品博览会”。(采编:朱作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