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权力欲

 天人合一1007 2018-09-27

《我们是谁》

——认识人性 “三原欲” 是人类成功迈向未来新文明的密匙




第六章:派生欲望

  



五、权力欲


金钱和权力是一对孪生子,它们之间总是能够相互转化,并总是成双结对的出现。这正是为什么权力的阴影里通常总是笼罩着金钱交易,而金钱又总是能够买得一方权柄的原因。

虽说金钱和权力是一对孪生子,并且,权力的产生远早于金钱,但就一般的世俗层面而言,对权力的欲望远不如对金钱的欲望那样普遍。虽说金钱和权力可以相互转化,可就普遍的世俗人而言,主要还是由权力转化为金钱的多,即便用金钱转化为权力的卖官鬻爵,那也大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

纯粹追逐权力的人不是没有,但那是极少部分人,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权力本身,与金钱没有关系,因为,就其本质而言,权力的效益远大于金钱。

要搞清楚权力的派生机制,就必须首先认识权力。

 

1、西方文化对权力的认识

 

现代所用 “权力 ”一词,来自英文的 power,而 power”这个词则是来源于拉丁语potestsa potentia,是拉丁语动词 potere的引申,其原意为:可以做某件事,可以通过意志的运用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和力量。

建立在西方文化词源之上的 “权力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四种较为公认的定义:

权力,是个人乃至国家所追求的目标。

权力,是一种影响力的度量尺度,它代表着资源的多寡。

权力,是一种政治斗争的结果。

权力,是一种宰制与被宰制的关系的表达。

上述这四种定义,因研究者和研究领域的不同而各有侧重,于是,不同的文献和学者,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定义。如社会学和文化批判、论述研究等领域,就较侧重“宰制关系”;而政治哲学侧比较偏重个人、团体和国家对其目标追逐方面的含义;国际政治学则更强调行为者影响力大小的考量。

若硬要总结以上四种定义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将 “权力 ”看作是在具有政治反对力量存在的情况下,行为者仍能按照自己意志去行为,并能实现其目标的一种能力和力量。

 

2、权力欲,一种高级别的派生欲望

 

权力欲和金钱欲一样,在人性中都属于一种高级的派生欲望,它既可以从派生欲望中产生,也可以直接从原欲中产生。

很多派生欲望都可以通过权力来实现,这就使得大多数的派生欲望都能转化为“权力欲”。然而,派生欲望层出不穷,叫法不一,不胜枚举,若从派生欲望来分析如何派生“权力欲 ”,既繁复也意义不大。因而,下面直接从 “三原欲 ”来分析 “权力欲 ”的产生和性质以及东西方权力观的差异。

而事实上,三种原欲都可以直接派生出对权力的欲望。

 

3、饮食欲望,赋予权力欲赤裸裸的暴力

 

西方文化对权力的认识,主要是从现实中总结出来的。在人类早期的蒙昧时代,也就是人类还处于以“饮食欲望 ”为主导的时代,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并且,满足生存的食物又是有限的不可分享的,于是,在那个生产力还极其低下、食物极度匮乏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便不择手段。这一时期的“权力 ”主要是建立在不能分享、完全自私的 “饮食欲望 ”之上,自然权力就像西方所认识的那样,成为代表资源(食物)多寡的一种象征,获取资源(食物)的能力大小,也就代表了权力的大小。

在那个蒙昧的莽荒年代,获取食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暴力,于是,人们就常常通过暴力从自然界(打猎),甚至从同类的弱者手中掠取(战争)生活必需品(食物),甚至将战俘的肉体拿来作为食物充饥。这种情形,即便是现在,我们仍能从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看到人类早期文明,也就是“饮食文明 ”的身影。

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自然就如西方对权力的另一种认识那样:权力就是一种宰制与被宰制的关系表达。

 

4、性欲望,引诱权力走向贪婪

 

人类的智慧即使在饮食文明时期,在第三原欲(求知欲望)的推动下虽然缓慢但仍在不断地增长着,随智慧的提升人们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这致使食物逐渐丰盛不再成为问题。古人云,饱暖生淫欲。在饮食欲望已基本得到满足之时,性欲望便开始占据主流地位,由“饮食欲望 ”主导的 “饮食文明 ”就开始被 “性欲望 ”主导的 “情色文明 ”所取代(在文明篇章中有详述)。

“性欲望 ”为主导的时代,由于智慧的不断提升,人的好奇欲望也日益增强。当 “好奇欲望 ”这种低级的求知欲望还没能上升到追求真理的境界时,它主要显现在叠加增强饮食欲望和性欲望的心理层面上。特别是性心理,一旦叠加上“好奇欲望”,就将增强无数倍。虽然性心理源于性生理,但它一旦被“好奇 ”叠加和放大,从它那肥沃的土壤中,就能衍生出更为丰富多彩并如火如荼的情色文化,甚至整个“情色文明 ”。

强烈的性心理势必就会更为强烈地怂恿人们去追逐权力,因为,满足性欲望的对象或条件是异性,而异性和食物一样,都是有限的不可分享的物质性资源,这就致使性欲望像饮食欲望一样都具有极强的冲突性。当一个群落之中存在普遍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冲突时,就需要有调停者出现。而另一方面,在调停众人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因能从中渔利,于是,很多精明的且性心理特别强盛的个体都极其渴望充当调停者,甚至不惜为此铤而走险。

既有客观的现实需求,又有个体的主观愿望,自然,民赋管理职能的领导者便应运而生,而管理领导的本身就是“权力 ”。

渴望充当调停者,实际上,也就是在渴望权力。因为,这个调停者或者管理者,一旦被大众认可,他就已经难以被制约地凌驾于大众之上,他在调停、管理众人的同时自然也能渔翁得利。随着权力的不断集中和强化,权力人甚至开始异化为神,中国历代的皇帝被称为“天子 ”,就是这种异化的最终结果。既然为 “神 ”,自然这个权力人就该享有普通大众难以享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利,以 “性欲望 ”为主导的社会,权利之首便是生理和心理上的 “性满足 ”。而最现实的办法便是占尽天下 “美色 ”,因为这能极度地满足权力人强烈的性心理。这就是帝王将相为何三宫六院、妻妾成群的人性缘由。

随掌权人强烈性心理的宣泄,权力逐渐走向异化。权力人已经不只是追求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满足,主要由性原欲所派生出来的(人们通常所说的)虚荣心、嫉妒心、施虐心、占有欲、征服欲、显示欲等等综合“派生欲 ”使权力走向贪婪。而贪婪又不断地怂恿由权力人构成的权力集团去占领更多的城池、统治更多的人群。正如弗洛伊德也曾意识到的那样,一切成功与邪恶的动机都来自于性原欲。于是,镇压、屠杀乃至大规模的战争,便成为由性原欲主导的“情色文明 ”时期的普遍现象。

虽然, “饮食文明 ”时期也曾在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过抢夺食物的暴力杀戮,部落与部落之间也曾爆发过战争,但那仅仅只是为了争夺满足饮食欲望的食物,与“情色文明 ”时期的屠杀和战争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因为, “情色文明 ”导致爆发战争的贪婪,欲壑难填,永无止境。

每一种文明都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酝酿周期。随着人们智慧的不断提升和普及,“情色文明 ”权力的真实动机就不得不被隐藏的越来越深,权力的覆盖范围演变成了国家机器的统治疆域,权力的执行过程演变成为一种影响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繁复的政治现象。权力的人性动机被繁复的国家机构和政治现象搅和并掩盖得面目全非,甚至复杂到连当权者自己都迷失其中,而不知这种文明何以而生,不知一个国家何以而生。

“情色文明 ”时期的权力比 “饮食文明 ”繁复、曲折且隐含得多,这甚至使很多学者都无法看清这一文明时期人类行为最主要的原动力究竟是什么,很多人都错把对权力的欲望本身当成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原动力。于是,才有西方对权力的是是而非的认识和定义。如:“权力 ”是个人乃至国家所追求的目标; “权力 ”是一种政治斗争的结果等。

由于当权者掌控了社会的一切资源,几乎垄断并封闭了所有的舆论和资讯,这使他们显得越来越“聪明 ”,而民众却相对显得越来越无知和愚钝。最终,民众成为了国家扩张的“工具”,成为当权者满足其无尽贪婪的另类奴隶。以性欲望为主导的“情色文明”下的这种权力机制,势必使“权力 ”逐渐滑向罪恶的深渊。

 

5“好奇欲望 ”仍难独善其身

 

“求知欲望 ”这种三原欲中的最高欲望,在其低级阶段 “好奇欲望 ”时期,仍难以脱离与 “权力欲望 ”错综复杂的关系而独善其身。

在上一节 “金钱欲 ”里,已经阐述了满足 “好奇欲望 ”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也就是还需要金钱的帮助。而权力既可获得金钱,也可直接获得满足这一欲望的物质条件。所以说,“好奇欲望 ”仍会在一定程度上滋生 “权力欲 ”。

除此外,“好奇欲望 ”也常常在饮食欲望和性欲望的心理层面上,为其煽风点火,从而间接派生出更为强烈的对权力的欲念。

特别是以性原欲为主导的情色文明,由于人们的智慧较饮食文明时期已有很大提高,人的“好奇欲望 ”也随之增强。当 “好奇 ”这种低级求知欲望还没能上升到追求真理的境界时,它主要显现在强化饮食欲望和性欲望的心理层面上,使其强度显著增加。关于“好奇欲望”叠加在饮食欲望和性欲望的心理层面上,为其推波助澜的情况,在前面的“金钱欲 ”等章节中都已阐述过,故不再赘言。

性心理源于性生理,但它一旦被“好奇欲望 ”叠加和放大,从它那肥沃的土壤上,就能衍生出丰富多彩、如火如荼的情色文化,甚至整个“情色文明 ”。

可见, “三原欲 ”中的大部分原欲都能派生出 “权力欲 ”,唯独 “求知欲望 ”的高级阶段 “求真欲望 ”得以洗净铅华,不再派生 “权力欲 ”、 “金钱欲 ”等这些负面的派生欲望。关于这一点,也已在上节 “金钱欲 ”中有所阐释,所以就此搁笔。

 

6、汉字中蕴藏着权力的真谛

 

由于权力天生的强制性和不平等性,致使权力的形成往往要诉诸于暴力威胁,来强制对方服从。特别是当权力的正义性缺失之后,它便往往蜕变成一种赤裸裸的暴力。国家、民族之间就常常发生这种权力蜕变的暴力事件。所以,人们潜意识里通常将权力与罪恶联系在一起。

但实际上,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由于人性中的低级原欲天生所具有的冲突性,权力作为维系社会运作的一种手段,还是必要的。关键是,我们如何认识权力、定性权力,只有正确认识了权力的本质,我们才可能将权力中的“制约与被制约 ”转变成为内在的主动自律,转变成为 “无为而治 ”。而要正确认识权力,我们首先就需要将权力一词的辞源,从西方转向东方,从罗马的拉丁文转向中华的汉字,深入到中华的神谕文化之中去探寻它的真谛。

在中华汉字里,“权 ”并不完全是指能力和力量,更多的时候反而都与力量无关。

如: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 ,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 ,伊尹、霍光是也。(《三国志·武帝纪》)

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

从以上中华各时代对 “权”的引用和释义可以明显看出,“权”原本具有秤一样的测定、测量、衡量、比较的涵义。再比如: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

表示权宜、变通之意。

三军之权。(《孙子·谋故》)

表示谋略、计谋之意。

九和之弓,角与杆权。(《周礼》)

以上“权”均表示平衡、均衡之意。

不论当“权”作为名词还是作为动词,都大多表示:衡量、比较、平衡、变通、谋略、计策、机智、才干等。从这些含义中稍作归纳和引申,我们就能得到“公平”和“智慧”这两层东方独有的含义,而这显然比西方文化所强调的“强制性 ”和 “不平等性”要深刻、先进得多。

 

7、中华文化为权力赋予公平和道义的崇高意境

 

尽管金钱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如此大的作用,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和国家都对金钱具有强烈的欲望。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并不是产自中国本土,而是属于西方的舶来品。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轻商的国家,历来视钱财如粪土,至少在传统文化的理念上是如此。中国的文人墨客蔑视钱财,但却并不轻视权力,故中国自孔子以来,传统文化上一直都有学而优则仕的主张。

当西方认为 “权力 ”就是对资源的占有,就是宰制与被宰制的群体关系时,东方的中国却给权力赋予了公平和道义的崇高意境。权力在中国的文化精英们的眼里,仅仅被看作是实现“治国平天下 ”这一伟大理想的工具。

《孟子 ·尽心上》中写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 ·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故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儒家思想教导文化精英的最高理想就是“平天下 ”。但如果一个人没有身居高位,如何能够做到 “公平、公正于天下 ”呢?如果这个人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操控,又怎么能够做到 “弘扬光明正大品德于天下 ”呢?

所以,要一步一步地做起。首先,要通过 “修身 ”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性、有品行、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才。如此,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之后,才可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就是权力。要使天下太平,就需要一步步地获得权力,最终,用权力治理好国家,通过治理国家而太平于天下。古圣先哲之所以完全没提“权力 ”二字,是因为, “权力 ”在他们的眼里并不是目的,只不过是 “治国平天下 ”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然而,要想获得像治理国家这样高位的权力,并非易事,除了极少数人能够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巅峰,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做一介凡夫俗子,养家糊口,终老天年。先哲们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故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训示。这就是告诫人们,当一个人不能“善天下 ”时,就要做到 “善自身 ”;告诫我们,当我们不能做英雄时,至少要努力成为一个 “好人 ”。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其意义并不逊色于一个英雄,甚至远远超过英雄。因为,英雄是少数,并且,做英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可遇而不可求,而“好人 ”只要我们努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好人。你无能去帮助别人,没关系,只要你能够做到不去伤害别人,你就不失为一个好人;你无能治国平天下,不要紧,只要你不要给社会添乱、添堵,不要做任何危害天下的事情,你就不失为一个好人。如果全天下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好人”,国家何需治理?天下何不太平?

在中国,尽管并没有人人都做到圣人要求的境界,甚至也不乏恶人当道,涂炭生灵,但中华文化至少明明白白地将“权力”的最高境界昭示给了世人,起到了一种神谕般的启示作用。并且,在中华历史上也确实有不少仁人志士,都在遵循“治国平天下”的高尚理想,并努力实践。

从对权力的认识和追求中,不难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境界原本就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正如本书人性篇的引文里所说,如果西方的科技文化是人识,那么东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神谕。

 

8、为人民服务,是民赋政权的本质含义

 

“权力 ”从产生的那一天起,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民赋政权 ”。民众自愿赋予“调停者 ”权力,是为了让其用来管理社群、用来“为人民服务 ”的,并不是让当权者用“民赋政权”来愚弄、压榨和奴役自己的。但在人类智慧普遍不足的情色文明(包括饮食文明)时期,“为人民服务”只是一种理想,人们的行为主要还都是利己的,完全利他的权力机制还很难实现。当权者要是没有利益,公众管理职能就失去吸引力。两害相权取其轻,如其让人类陷入人与人的冲突和混乱之中停滞不前,还不如让众人失去部分利益和自由处于当权者的统治之下。尽管缓慢,但却可以一步步地向前发展。也就是说,“当权者”在主观谋求自己私利的前提下,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管理社会的作用。这是一种悖论之下的妥协。

在人类智慧还普遍不足的时代,引导文明进步的力量,大多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首先为自己,其次为社会的。这是人类智慧还无法做到客观、理智,还无法认识并遵循真理时,大自然所采用的一种妥协的进化机制。这种妥协机制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西方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所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也就是这一妥协机制在起作用。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经济中个人主观上追逐利益,客观上就增进了社会的繁荣。绵延人类历史数千年的“帝制”其实也是如此,帝王将相主观上为了继续保持自身的既得利益,客观上就会尽量顺应民意,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实际上,这种妥协机制不仅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它还几乎贯穿于整个生命世界。如,人类和所有动物都具有的饮食欲望和性欲望,其本身就是一种妥协。试想,一个生命体要是没有消化系统的“痛苦 ”刺激、没有性快感作为繁殖功能的诱饵,愚昧的生命个体怎么会去艰难地捕食?又怎么会充满激情地去为整个物种的延续而辛苦繁殖呢?大自然这个“造物主 ”深深地懂得,当生命物种的智慧还不足以理解自己本性之时,只有用皮鞭(痛苦)加诱饵(快感),才能够保障这一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这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的妥协机制,毕竟是 “造物主 ”在人类智慧低下的情形下,无奈采取的一种应急策略。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对社会产生的危害和阻力也是相当巨大的。特别是当今世界,它已越来越弊大于利,甚至到了可能将人类文明引向毁灭的边沿。

事实上,权力的腐败和堕落,如今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西方表面民主的背后,却隐藏着更为阴险奸诈的影子般的权力独裁机制。亚当斯密所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已然将世界财富垄断到极少数个别人的手中;世界人民已经被少数人的“金融游戏 ”所绑架;世界经济已经在少数金融寡头翻云覆雨的愚弄之余,陷入泥潭而难以自拔。

各国的 “帝王将相 ”们正因为是主观为自己,人民才一次次被权力者推向残酷的战场;和平才离我们渐行渐远;毁灭性的世界核大战,才犹如一只达摩克利斯剑高悬于我们人类的头顶。

这一切,只是因为我们人类智慧不足所致。而如今,人类的整体智慧已接近质变升华的临界点,当人类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性之后,就将逾越这一人类智慧的瓶颈,而建立一种人人以追求真理为主旨的和谐分享型的“求真文明 ”。在这一文明时期,以往无限膨胀的 “政权 ”将被人民收回,只留给政府 “为人民服务 ”的管理职权。这一文明时期的权力机制将主要体现为公平、智慧和慈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