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药处方(五) 【辨证】阴虚火旺。 【治法】滋肾清热。 【方名】劳淋汤。 【组成】生山药30克,生芡实90克,知母9克,真阿胶9克,生白芍9克。 【用法】水煎服。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2】 中药处方(四) 【辨证】痰瘀阻络。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导滞。 【方名】前列腺汤。 【组成】丹参10克,泽兰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4.5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王不留行10克,青皮6克,川楝子6克,小茴香3克,白芷6克,败酱草20克,蒲公英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外科学》。
3】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肾虚水停。 【治法】补肾利水,泻浊分清。 【方名】固精导浊方。 【组成】萆 12克,茯苓12克,菟丝子12克,淮山药12克,车前子12克,沙苑蒺藜18克,益智仁9克,牛膝9克,泽泻9克,乌药6克,石菖蒲6克,甘草梢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杂志》。
4】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火旺,真阴不足,虚火有余。 【治法】滋阴清热,利水通淋。 【方名】化阴煎。 【组成】生地黄6克,熟地黄6克,牛膝6克,猪苓6克,泽泻6克,黄柏6克,知母6克,绿豆9克,龙胆草4.5克,车前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5】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泻浊。 【方名】萆 分清饮。 【组成】川萆6克,黄柏1.5克,石菖蒲1.5克,茯苓3克,丹参4.5克,白术3克,莲子心2.1克,车前子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心悟》卷四。
6】
【辨证】湿热阻遏,气血瘀滞。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化瘀。 【方名】清利理化汤。 【组成】川楝子10克,川牛膝10克,刘寄奴1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黄柏10克,小茴10克,苡仁20克,白芍20克,败酱草30克,熟附子3克,瞿麦15克,玄胡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惠民方 <前列腺炎>
7】
【辨证】湿热阻遏,气血瘀滞。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化瘀。 【方名】清利理化汤。 【组成】川楝子10克,川牛膝10克,刘寄奴1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黄柏10克,小茴10克,苡仁20克,白芍20克,败酱草30克,熟附子3克,瞿麦15克,玄胡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惠民方 <前列腺炎>
8】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之邪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 【方名】苓薏败酱汤。 【组成】土茯苓25克,薏苡仁20克,败酱草20克,王不留行10克,石苇15克,匾蓄10克,瞿麦15克,滑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田乃庚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湿热下注,肝火偏旺,气滞血瘀。 【治法】铁军汤。 【方名】清热利湿,理气祛瘀。 【组成】滑石12克,生山栀12克,玄参12克,生地15克,生大黄12克,匾蓄10克,苏叶12克,生山楂18克,六神曲12克,马鞭草12克,青皮6克,川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兴大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气化失司,膀胱不利。 【治法】升清降浊。 【方名】长清降浊汤。 【组成】柴胡8克,升麻6克,桔梗9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木通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洪广槐方 <前列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