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人纪

 你我他长长久久 2018-09-27

十、足太阳膀胱经

1、州都之官:膀胱

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水是渗透进去的;还有一个是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的。

肺的水下达到肾脏以后成肾水,肾跟小肠靠在一起,肾的水就会气化,气化后会进入命门的地方,进入命门以后,水跟肾的营养,顺着督脉一路跑到脑部,这是第一次的气化。水在肾脏气化后有残渣,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进入膀胱以后,还有好的营养在里面,进行第二次气化,第二次气化以后,水就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这就是所谓的水生木。当第二次气化的水进入肝脏以后,会帮助肝脏的代谢。代谢出来有废物,就进入胆,所以胆汁等于是肝脏排出去的浊物,排出去后再给身体里面消化再送给全身。

气化的时候,膀胱会膨胀,正常人应该有400cc的量在膀胱里。由于膀胱是紧贴着小肠,所以水被气化以后,整个尿液是全部顶在膀胱的上面,膀胱就像是热气球往上升的状态,这样正常人不感觉到膀胱很重,等到达400cc以上,就会感到胀,会去小便,小便的时候,因为里面有蒸气,水被气化了,所以像蒸气机一样,蒸气产生压力,压力产生速度,可以很强的把尿排出去,把尿排出去以后,还可以收敛。如果频尿、小便无力、小便失禁,要把小肠的火救起来,让膀胱的水气化,灸中极、关元。

膀胱为“州都之官”,它是第二次气化才到这里来的。

足太阳膀胱经一共有六十七个穴道。

2、睛明穴与攒竹穴

第一个穴道是睛明穴,在眼内眶的地方,可针不可灸。下针时,要把眼珠子拨开来,下在骨和眼球中间,起针时要直进直出,这样就不会动到血管,不会出血。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
所有眼睛的病,都可在睛明治疗。

第二个穴道攒竹,正在眉头,眉头平常有几根毛翘起来的点就叫攒竹,手摸下去,可以压在一个横的骨缝,那个横的骨缝就是攒竹穴。平时会下攒竹和放血,但是不灸。下针时是攒竹透鱼腰,鱼腰就是眉毛中间,从攒竹刺下去,沿皮刺,刺到鱼腰。有时候,不要透到鱼腰,下针下一点点进去,往鱼腰方向下。

四穴放血:治视力

眼睛不好的人,中医是用放血的方式,增强眼睛的视力

。有四个地方可以放血,第一个就是攒竹;第二个在眉毛尾巴,眉尾;第三个,眼外的瞳子髎,俗称太阳穴;第四个在耳尖,把耳朵一折,最尖的那一点就叫耳尖。

放血的手法,手拿针在穴道旁边,翻一下就点到,这样可以控制深浅、方向。

角膜炎 、眼红肿  ,当场放血出来,就不痛了。

3、眉冲穴至玉枕穴

在曲差和神庭的正中间,是眉冲。

一般的,神庭、上星、眉冲,都是在头顶的地方,正好是鼻子冲到脑部的地方,很多鼻科病在这里可治。

神庭后五分是上星,上星旁边一寸半,是五处。都是治疗眼科的问题。从五处往后面一寸半的距离,是承光。承光就是眼看不到光,或对光很敏感,所以叫承光。承光往后一寸半是通天。鼻窦炎、鼻塞,下通天也可以,先下合谷,再来迎香,再下通天。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

如果极度晕眩,可以近取穴络却;也可以下中脘、公孙、内关,中膈的地方,是管人体的平衡处。

从络却往后一寸五分是玉枕穴。头上的穴道都是近取穴,下针时,一定是在头皮和头骨中间。头上督脉在正中间,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

4、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玉枕、通天、络却用的不多,但天柱用的较多。

后脑有两个大筋,可以摸到,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天柱倾命在旦夕。天柱是近取穴,后项强痛可以下天柱。

从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在骨缝边,贴在骨边,有一个奇穴属于经外奇穴,专治失眠叫安眠。如果晚上睡不好,可以压压安眠穴,揉揉安眠穴。

过去武术家就在安眠点穴。可以下针,不用下深,用一寸针,下五分就够了。

5、大杼穴(专治骨病)

督脉第一椎上叫大椎,督脉第一椎下叫做陶道。

大杼穴在陶道穴外开一寸半。大杼穴是骨之会,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难经》、《灵枢》说骨病 治此。骨头有病,通通在这里治。

脚突然扭到,按大杼可以检查骨头有没有裂,如果很痛表示裂了,没感觉,就是骨头没有裂。可以灸,可以下针,让他骨头恢复得很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