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公妍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人教版新课标(2014秋)
2018-09-27 | 阅:  转:  |  分享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2课时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3.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

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口算接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题目:

5×7=6×4=9×3=

20×4=300×3=30×8=

1×3+2=2×4+1=3×2+5=

2.教师:刚才你们口算题做得真不错。老师还想看看你们笔算乘法学得怎样,敢不敢试试?

列竖式计算。

12×4432×2

学生从中选一道独立完成。反馈时,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教学例2。

16×3=

教师:为什么要用乘法算?说说算式的含义。

2.探究“16×3”的笔算方法。

(1)尝试计算16×3。

教师:16×3的积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摆摆小棒。

教师板书:



教师:比较摆小棒和竖式计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的确,就像大家所说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与摆小棒的思路是一样的。看来借助学具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算理。

(2)规范格式,理解深化。

教师:为了书写简便,竖式可简写为:

16×348

课件演示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

现在你会说16×3的计算过程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教师:在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谁能提醒大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边展示边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你们愿意试试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有8盒羽毛球,每盒12个,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

(2)一辆小轿车可以坐5人,15辆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1.今天的竖式和之前学习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怎样进位?

3.还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忘记在横线上写上进位的数字,以免漏加)

【教学反思】

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使学生不只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献花(0)
+1
(本文系公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