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知识故事集•“百姓”原是指百官15

 钟家台 2018-09-27

文学知识故事集·“百姓”原是指百官15

15“百姓”原是指百官

“老百姓”是中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自称。可是人们大概不知,在很早以前不是一般的人都可以称“百姓”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姓氏的,只有那些身份显赫的人才有姓氏,也是这为数不多的人才敢称“百姓”。

在战国时代以前,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姓”,“百姓”是指有姓之人。从“姓”这个字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个会意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也就是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一个叫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随着父亲的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十二个不同的姓。所以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一般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所以“百姓”也就是指“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妈妈在哪里住,老祖宗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

这种情况到了战国时代以后有所转变,这时在贵族和奴隶之间出现了一个既不是贵族也不是奴隶的阶级,这个阶级的形式可能是他们的祖上是贵族后来没落了,或者可能祖上是奴隶,后来被主子给放生了。这个阶层的人数慢慢地增加,逐渐比贵族和奴隶还多。又因为这些人中很多人也有“姓”,所以慢慢地“百姓”和“黎民”“庶民”就变成一回事了,也就有了后来“黎民百姓”这个词语。

因为“黎”字有表示年纪大的含义,在中国有个习惯认为“老”和“大”都是占便宜的,如“老子”、“老爷”、“老板”、“老师”等等,所以既然“黎”也有老的意思,干脆就把“黎民百姓”叫做“老百姓”算了,这样一来不是也很占便宜吗?所以,百姓们就自称“老百姓”,一直叫到今天。但是在古书中,几乎找不到在“百姓”前面还加个“老”字的,也许是因为这些写书的知识分子都是轻视平民的清高主义者吧!所以“老百姓”在古代只是民间的自我称呼,官方是只称“百姓”的,而如今民主与过去相比是极大的自由了,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老百姓”自然也就成为官方对人民的一种爱护之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