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症状的讲解--疝气

 四哥7qkoszbzyl 2018-09-27

疝气(腹股沟斜疝),疝气又称“小肠气”,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其临床以“内则脐腹绞痛,外则卵丸肿大”为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本证属“腹股沟斜疝”范畴。


【原因】

本证发生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类。先天因素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出生以后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合或继续开放,形成先天性缺损;由于婴幼儿腹壁肌肉不够坚强,当腹内压增高时(如用力哭闹、咳嗽、用力屏气等),内容物突出发生疝证。


【临床表现】

当疝气发生时,在腹股沟一侧或两侧有光滑、整齐、稍带弹性的肿物突出或进人阴囊。若站立咳嗽时,肿块处可触及有膨胀性冲击感。患儿安静平卧时即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也可用手指由下而上轻压肿物,还纳入腹腔。复位时或许可听到气过水声。

突出的内容物过大,时间过久没有复位时,则局部有明显肿胀疼痛,还纳就很困难。可出现腹痛、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当晚期因血行障碍肠管坏死时,则出现发热等全身毒症状,疝部亦红、肿、热、痛。


【调理方案】

法则:益气升提,疏理通气

推:摩百会,补脾,清肝,三关,分阴阳,顺运内八卦,补肾阳,二马,外劳宫,五指节,搓摩胁肋,揉气海,天枢,足三里,正捏脊。

贴:健脾贴或暖脐贴,遗尿贴,痛时用腹痛贴。

灸:灸15~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有疝气的儿童,尽量减少大声啼哭。积极防治咳嗽、便秘。

2.疝气发作时,即让患儿卧床休息·并轻压疝的下端、协助复位

3.婴儿可用棉纱布带压迫法,压迫腹股沟内环处、防止疝块突出。将棉纱束带折成双层,折端紧贴疝的内环,另一端向上环绕腹部再套入折端,然后绕过会阴部,结扎于腰的背面。


4.要预防疝的嵌顿,对嵌顿发生时间较长,疝环狭小,外表局部显示炎症或出现早期腹膜炎征象时,应即手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