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出土古玉看古楚国文化特质

 睫毛上的风尘 2018-09-27

古楚国建立于西周成王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楚国领地大体包括湖南、湖北全部和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雄居大江南北,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周代楚国被称作“蛮夷之国”,但据古典文献记载,楚族出自黄帝,是正宗的华夏族。研究古楚国的文化特质,有助于探索了解古代华夏族文化基因,对认识民族优秀文化品格有益。目前,古代楚国尤其是春秋战国年代的古玉出土比较丰富,这些古玉是古代楚国文化的载体和见证,从这些古玉上能够管窥古代楚文化的特质。

一是厚重与精巧依存。这里所说的厚重是指厚重感,并不是指粗大笨。多数楚国古玉的长短、高矮、厚薄各种比例中肯而不轻薄,小器型借助各种比例的把握和造型纹饰的布局也能给人一种厚重感。并且,楚国古玉的纹饰雕工之精巧,往往给人叹为观止之感。首先我们来看几件楚王墓出土的小玉璧。

上图为湖北荆州熊家冢战国时期楚王墓出土的几件玉璧,虽然小,但给人的感觉确实有一种厚重之感,纹饰雕刻也十分精美。

再来看几件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玉,那是真正的绝品、极品!曾国是湖北境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其文化肯定是深受楚文化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古楚文化。

上图为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战国26节龙凤玉佩,长达48厘米,用5块玉料琢制而成。器面分别雕琢有龙、凤、螭等形象,并间饰几何纹,工艺复杂,难度极大,可谓战国早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上图为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出土的战国四节龙凤玉佩,长9.5厘米,宽7.2厘米,厚0.4厘米,由一块玉料雕琢成相连的四节,可以自由卷折。

上图为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出土的战国透雕玉璜

上图为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出土的战国玉双鸟纹拱形佩

上图为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晚期玉佩

上图为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晚期玉佩

二是浪漫与神秘共舞。战国晚期,楚国王族中出现了一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的浪漫突出地反映了楚国文化中的浪漫基因。另外,楚人崇拜的神灵也比较多。楚族一开始崇拜的是凤,后来兼容了其他中原地区以及楚地先民的图腾,对各种龙神蛇怪也都比较崇拜。在楚国古玉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楚文化浪漫与神秘的一面。

上图为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透雕双身龙凤玉佩。两只凤鸟立在一条双身龙上,凤是楚族最早的图腾。

上图为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两块双凤玉佩,类似的以凤鸟为主题的玉佩在楚国古玉中发现频率比较高,也反映了楚族人对凤的崇拜。

上图为湖北荆州院墙湾楚墓出土战国中期神人驭龙玉佩,长7.2厘米,扁平长条形,雕刻有一个神人、两条龙,龙背上分别立有一只神鸟,左右对称。神人头顶圆璧(苍天),双手驭龙,描绘出一幅神人驭龙在天空自由翱翔的画面。

上图为湖北荆州熊家冢楚墓出土的战国早期神人乘龙玉佩,高11.7厘米,在一条自然弯曲的S龙身上,一位神人正脚蹬龙尾、侧倚龙腹,悠游于天地间。​

上图为湖北省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人面鸟身玉饰,一面雕刻人面鸟身纹,另一面为立鸟纹,表达的意愿大概与神人驭龙差不多,都是一种浪漫的自由飞天梦想吧。

三是求精与创新并重。发生在春秋时期卞和献玉的故事,一方面说明了楚国玉工的执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楚国王室对玉材的苛求。欣赏楚国古玉,仿佛总能感受到那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际上,楚国古玉中许多样式与纹饰与中原地区的古玉相似,但往往雕琢更精、布局更别出心裁。

上图为流失海外的洛阳金村东周天子墓出土的叠人玉佩

上图为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晚期叠人踏豕玉佩,参考了周天子的叠人玉佩造型,但却在叠人下面创新地加了一头猪

以上是湖北省博收藏的部分东周古玉,明显能够感受到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最后分享一件本人的藏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