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这群人来说,旅行的痛苦远远超过快乐

 昵称32805931 2018-09-27


“晕车的人不旅游

——




十一的旅游季来了,晕车的人如何旅游?

 

答案通常是:不旅游。




我的朋友白小美是一个几乎听到车就晕的重度晕车患者。她晕所有的汽车和高铁,在绿皮火车上,她也会间歇性地出现恶心、冷汗类的症状,她没敢挑战过飞机和轮船。中学时,她对那些好心地想开车「捎她一段」的亲友们如避瘟疫,宁肯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往返学校。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我妈。作为一个对各种汽车都有强烈反应的晕车人士,过去的她还能选择火车。然而,自从因为高铁的发展,当地的小火车站被取消之后,她就没离家超过 10 公里。甚至,看病这类对移动的刚性需求都打动不了她。今年,基于「离家近」的理由,她在一个离家 1.5 公里的民营小医院完成了白内障切除手术。

 

网络社区上,被晕车影响的人生比比皆是。一个重度晕车者诉说自己曾经呕吐到下巴脱臼,一位导游专业的晕车者觉得自己应该换个工作;一位即将大学毕业的晕车者考虑拒绝一个可能会时常出差的好 offer;而豆瓣上一个悲伤的故事是,因为晕车总是拒绝外出旅行的邀请,导致一段美好的感情无果而终。

 

医学专业期刊《旅行医学杂志》(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写到:大约 1/3 的人极易患晕动症,其他人则可能在极端条件下发病。

 

没错,晕车的学名就叫晕动症,它的准确描述是:由颠簸的汽车、湍流中的飞机,以及海船等被动运动所引发的身体反应。当一个人暴露于移动的视觉场景(包括虚拟现实场景)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晕车的早期症状包括苍白、全身无力和冷汗,中后期则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症状严重程度随刺激的强度和对这种情况的易感性而变化。

 

在那场发现了物种起源秘密的航海旅行中,达尔文曾经给父亲写信说:旅行的快乐远超过我的想象,晕船的痛苦同样远超我的想象,「如果不是因为晕船,全世界的人都会成为水手的」。



为什么我们会晕车?

——


在汽车诞生以前,人类的晕动症主要指晕船。至今,晕船仍与其他晕动症有着显著不同,它受罪的时间太长了。如果是火车或汽车,你可以下车自救,而飞机的飞行时间通常不会太长,但你如果是跟着一条船到了茫茫大海,那就无处可逃了。对晕动症的主要人体研究也都发生在船上,也许是因为被测试的对象难以退出研究。

 

来自人群的统计数据,以及把老鼠放在摩天轮上诱发晕动症之后对其呕吐程度的评估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运动症,与成人比起来,青少年也更容易发生晕动症。很多人的体会是,小时候晕车,长大后逐渐好了——专家们解释,这可能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了,而更多的情况下,不论性别年龄,也不管体质强弱,忽然间,晕动症就发生了。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在汽车里看完一整本小说,而另一些人,还没看完前三行就开始呕吐了?为什么在实验室里,某些大鼠在摩天轮里转了一个小时下来还活蹦乱跳,而另一些则只需要一刻钟就能吐得混天黑地?

 

原因,可能来自基因。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晕动症,2015 年,美国基因公司 23andME 对 8 万多名晕车者进行了全基因扫描,并锁定了 35 个疑似的——当然,基因学家们更喜欢叫它们「潜在的」——晕动症相关遗传突变。这其中很多突变在表达时显示出了性别特异性,它们在女性体内的表达情况几乎是男性的三倍。

 

这项研究还显示了晕动症与偏头痛、术后恶心呕吐、孕吐,甚至高原反应和许多胃肠道疾病的新关联。晕动症与偏头痛共享潜在的遗传因素,这暗示患偏头疼的人很可能更容易晕车。另外,根据这项研究,睡眠不佳也是晕动症者时常出现的个人特征:你不是因为睡眠不佳而晕车,而是基因决定了你既晕车又睡眠不佳。

 

基因研究给我们指出了晕车的源头,可现实中我们的身体为何会作此反应?

 

很多人描述自己的晕车是源于车上浑浊的气味、「汽油味」,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从清冽的室外走进一个温暖又气味暧昧的车厢……然而,晕车研究者们的一个小共识却是,晕车跟气味的关系并非因果,两者只是偶然地同时存在了一个场景中。

 

经典的晕车理论认为,晕车是因为我们身体中处理运动和平衡的默认器官是耳朵深处的前庭,而我们接受外界信息时却更习惯用眼睛看,两者的信息发生了冲突,导致大脑觉得出现了什么错误。

 

当你处于一辆全速行驶的汽车中,眼睛告诉你,「我坐在汽车里」;而耳朵告诉你,「我在沿着盘山公路往上爬,在转弯」,「我在以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驶过高速公路」……身体的感受与前庭器官发生了分歧,于是,你的大脑就「晕」了。而你的大脑认为这是中毒了,因此出现了呕吐这种人类演化出来的排毒反应。

 

不过,也有新的理论试图解释这个问题。有种理论被称为「姿势稳定性理论」。这种解释说:人的身体从来都不是一动不动的,你的肌肉必须每时每刻下意识地抵抗着让你倒下的力道,让你能够保持平衡。而当你在车上、船上、飞机上时,事情就变了。你本来像往常一样站着,肌肉不断地调整着左右前后,让你的身体不倒下去,而现在,你的肌肉仍然像原来一样做出反应,但因为脚下交通工具的加速度,这反应的结果变得与原来完全不同。你对自己身体的预期失效了,这让你感觉很不舒服。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对大众而言,这俩解释都是关于期望与现实,习惯路径与真实事件。即使后一种理论的支持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运动学院的教授斯道夫雷根(Tom Stoffregen)也承认,两种理论「确实听上去区别不大」。不过,后者用简单的方式地解释了一种现象:女性中晕车者的比例比男性要高。那是因为女性的重心比男性要高,更难保持姿势的稳定。



晕车怎么办?

——


这个世界上的晕动症研究者们大多与斯道夫雷根一样,在大学的体育系,或者体育大学,在运动医学的一个分支里做研究。这些「体育老师」们的闯入为这项研究带来了一种美妙的实用性倾向,给出了解决晕车问题的提示。

 

1. 吃点晕车药是个好选择,带片生姜可能也不错

 

晕车药的使用历史悠久,茶苯海明这类经典的晕车药主要作用是镇静,让你成功睡去。服药的时间也很关键,有经验的海员都会提前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来服用晕车药。


1992 年,一项在挪威邮轮上进行的对七种抗晕车药物的大规模双盲研究显示,包含姜油和 5 种主流抗晕车药物的 6 个组,表现上,并没有显著区别。只有含有具有致幻作用东莨菪碱的抗晕车效果低于其他 6 种。


2. 旅行前先吃些清淡,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更有利于应对晕车

 

最初,人们曾认为空腹旅行会有助于缓解晕动症,然而,一个对照试验中,饮用蛋白质饮料的组,晕车症状的发生明显小于饮用碳水化合物饮料和清水的组。

 

3. 怕晕车,眼睛看前方

 

2000 年,一项由美国国防部支持的对某探险船内 260 名乘客的研究未发现晕船与舱位之间的关系。不过,眼睛看的方向却可能有效对抗晕车,斯道夫雷根就曾发现,眼睛盯着地平线,是让他的学生们不那么晕船的好办法。因此坐车选择坐在车辆的前部,眼睛盯着前方,也许也可以试试。


4. 针刺或者按压手部的方式应对其他情况的呕吐可能管用,但对晕车,他们的用途通常不大

 

90 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针刺手腕防止晕车的方法虽然很流行,但却无效。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给人们发放一种可以电击手腕上某个位点的手表,并发现,这种电击对比较轻微的晕车确有一定的效果,然而考虑到这种手表的成本与电击带来的不适,多数受试者表示,不准备将来继续使用这种方法。


研究者们的经验之谈是,一辆车里,最不容易晕车的人是司机,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更清楚车辆的走向,不会发生混淆。于是,专家建议,为了防止晕车,你可以假装自己在驾驶车辆。



参考文献:

[1]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motion sickness point to roles for inner ear development, neurological processes and glucose homeostasis,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2005

[2] Motion Sickness: Review of Cause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 2002

[3] Motion sickness: more than nausea and vomiting,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2014

[4] The Mysterious Science of Motion Sickness,The Atlantic, 2015



责任编辑:曾鼎、左娃



 Topics 


偶尔治愈

to-cure-sometimes

——

纪录人与疾病、衰老、死亡

相处方式


偶尔治愈  |  常常帮助  |  总是安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