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在汽车里看完一整本小说,而另一些人,还没看完前三行就开始呕吐了?为什么在实验室里,某些大鼠在摩天轮里转了一个小时下来还活蹦乱跳,而另一些则只需要一刻钟就能吐得混天黑地?
原因,可能来自基因。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晕动症,2015 年,美国基因公司 23andME 对 8 万多名晕车者进行了全基因扫描,并锁定了 35 个疑似的——当然,基因学家们更喜欢叫它们「潜在的」——晕动症相关遗传突变。这其中很多突变在表达时显示出了性别特异性,它们在女性体内的表达情况几乎是男性的三倍。
这项研究还显示了晕动症与偏头痛、术后恶心呕吐、孕吐,甚至高原反应和许多胃肠道疾病的新关联。晕动症与偏头痛共享潜在的遗传因素,这暗示患偏头疼的人很可能更容易晕车。另外,根据这项研究,睡眠不佳也是晕动症者时常出现的个人特征:你不是因为睡眠不佳而晕车,而是基因决定了你既晕车又睡眠不佳。
基因研究给我们指出了晕车的源头,可现实中我们的身体为何会作此反应?
很多人描述自己的晕车是源于车上浑浊的气味、「汽油味」,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从清冽的室外走进一个温暖又气味暧昧的车厢……然而,晕车研究者们的一个小共识却是,晕车跟气味的关系并非因果,两者只是偶然地同时存在了一个场景中。
经典的晕车理论认为,晕车是因为我们身体中处理运动和平衡的默认器官是耳朵深处的前庭,而我们接受外界信息时却更习惯用眼睛看,两者的信息发生了冲突,导致大脑觉得出现了什么错误。
当你处于一辆全速行驶的汽车中,眼睛告诉你,「我坐在汽车里」;而耳朵告诉你,「我在沿着盘山公路往上爬,在转弯」,「我在以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驶过高速公路」……身体的感受与前庭器官发生了分歧,于是,你的大脑就「晕」了。而你的大脑认为这是中毒了,因此出现了呕吐这种人类演化出来的排毒反应。
不过,也有新的理论试图解释这个问题。有种理论被称为「姿势稳定性理论」。这种解释说:人的身体从来都不是一动不动的,你的肌肉必须每时每刻下意识地抵抗着让你倒下的力道,让你能够保持平衡。而当你在车上、船上、飞机上时,事情就变了。你本来像往常一样站着,肌肉不断地调整着左右前后,让你的身体不倒下去,而现在,你的肌肉仍然像原来一样做出反应,但因为脚下交通工具的加速度,这反应的结果变得与原来完全不同。你对自己身体的预期失效了,这让你感觉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