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弥之卷在山房

 自华居 2018-09-27
山房所藏邵弥山水之卷,入藏本斋已经十多年。引首高30.5CM,长110.5CM,纸本。本幅高30.5CM,长121CM,绢本,设色。装裱甚古又精,且保存良好。邵弥自题引首:接玄引奇。钤印三方:五种色瓜(朱印),吴下阿弥(朱印),颐堂悟赏(白印)。本幅绘画,山水之间,树荫之下,沿河茅屋,书房之里,一红衣老者倚窗沿河遥望。柳树之边,芦围之间,一位老者手捧书卷,乘舟而来。山石、茅屋、芦葦和人物均有唐寅遗意。题款两次,前题崇祯岁舍乙亥十二月上浣瓜畴邵弥画于颐堂。钤印卲弥之印和僧弥氏,均为白印。后题:百折谿声听欲倦,轻橈已自熟前山。闲心未了寻诗癖,不觉伊人待此湾。起予方徴君与起顽先生採葵有素,游蘭无间,犹谢范之云霞交也。兹未徴图托,回系一诗以博双粲。他日舟扁往来,予亦侧屣其间,以成参会可乎。弥又識。钤印青门隐人(朱印)、字僧弥(白印)。

邵弥,生卒年不详,文献记载天启六年(1626)有卲弥画作存世,现藏台湾故宫。《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的邵弥画作有年款的近二十件,均作于1630年至1642年。按七人小组共识,画家年代应以画家主创期为准,卲弥应为明人。《中国美术家人名字典》把邵弥定为清人有误。邵弥者,以董其昌为首的画中九友之一,董其昌、李流芳、楊文骢、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王鑑、王时敏,均画界时中领袖也。

邵弥,長洲人。字、号、別称如下:僧弥、瓜畴、長斋、弥遠、津逮轩、灌園叟、瓜畴老人、青门隐人。好学多才艺。於诗宗陶、韋。於草书出入大小米。於楷法得锺繇,逼近虞、褚。於画学荆关。其山水清廋枯逸,閒情冷致,一如其人。兼长水仙兰石,好捜罗金石鼎彝。《明画録》、《国朝画徵録》、《桐阴论画》和《苏州誌》均有记。

卲弥有较多画作存世。仅《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有图者就近五十幅。北京故宫藏二十幅,上博藏七幅,两者超其半。另外南博、辽博、沈博、吉博、苏博、锡博、广博和首博都藏有邵弥。如此多的存世样本给我们的对比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我将本斋所藏的卲弥《接玄引奇图卷》与故宫、上博的二十七幅逐一比对,比对的重点是构图、笔墨和用色。比对还是采用分解法,将绘图分解为山石、房屋、树木、芦葦、人物、小舟等等。本款的书法比对也很重要。因为本幅是双款且有一长题,比对容易有结果。比对的结果告诉我:本斋所藏邵弥《接玄引奇图卷》真迹无疑,而且是邵弥绘画中的上上品。

关于断代和比对,如果你心中有个明代晚期和卲弥,那就大大前进了一步。当你一看到本幅山水,就能确定这是明晚期的邵弥,这很关键。中国古书画鉴定,我为什么一直把十人小组(我心中之组)视为山峰,那是因为我领教了他们的本领。以徐老为例,他心里的那个绘画样本,不是几个,也不是几十个,几百个,那是成千上万个。从宋四家到元四家,从浙派到明四家,从文派到松江派、江西派、娄东派、浙末派、金陵派,从四僧到楊州八怪,从四王吴恽直至清末的一脉相承,以上所列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很小的名头,很晩的名头,很冷的名头,我从未听过徐老说过我不看的这四个字,从小四王到后四王及其一派,从费丹旭到费以耕、费以群,从戴熙到戴其恒、戴以恒、戴有恒、戴之恒、戴尔恒,从改琦到改簣,从任伯年、任预直至任霞、任堇,徐老总是十分明确地告诉你:这是真的,这是假的。再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为例,四五千个名头,七人小组对其都作出了真、假、存疑和待考等结论。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书画鉴定学无止境,共勉。



二0一八年仲夏写于佘山红树白云楼 雨窗绿树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