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方式的刻意练习

 昵称58360173 2018-09-27

吴军说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思维方式。

刘润说,学习无非学三样东西,知识、技能和心态,我想说最好再加上思维方式,因为学到一个“知识”往往并不等于思维方式的优化升级。

爱因斯坦说,人们总是做着同样的事情,却总想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很多时候,人生的结构性困局就在于此,而破局点就在于改变或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改变,而想要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一种妄念。

思维方式随时随地跟随我们,影响巨大,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原因是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区分“知识”和“思维方式”,我们学了很多知识,但思维方式可能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善。

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区别是,知识更偏重与信息,而思维方式更偏重于思维的框架,李善友说,低水平选手学习偏重于对知识和信息的收集,而高手学习更偏重于对思维方式的改善,思维方式是人思维的通道,当通道不改变时,学再多东西可能都是无效甚至有害的,因为在原有框架越是完善自恰,思维遮蔽性或封闭性就可能越强。

为什么要对思维方式进行刻意练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思维方式的学习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用新的思维方式取代旧有思维方式的过程,一般来说,旧有思维方式是极其顽固的,只有对思维方式进行大力的刻意练习才有可能改变和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知识”,那么我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就像“基因”一样难以改变,李善友称之为“模因”——并且“模型”很多时候表现出大量的非理性,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极大。

按照刻意练习把事情拆分出足够多细节进行练习的练习方法,我们可以把“思维方式”做更进一步的拆解,以下是我认为最重要、最底层的一些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的刻意练习和改变会慢慢带来思维方式全局性的改变。

1、凡事必有道理。

刘润说,任何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保持这种信念,我们就能够对大家熟视无睹的东西提出疑问,并通过各种方式(百度、交流、看书等方式)探索事情背后的规律,久而久之,这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一种寻找事物背后更深刻机理的思维方式,甚至形成对“理论”的偏执追求。

2、举一反三。

学到一个道理,能不能想想这个道理还能用在哪些地方?

从概念上懂得一个道理并不难,能够自己找到符合这个道理的多个例子,才能真正把握这个概念和规律的实质,当举例足够多时,这个概念和道理往往会和其他知识产生联系,甚至形成普适性的知识(例如统计规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数学知识,但对少部分人来说这可以是指导人生和事业的知识),这个概念或理论会深深扎根于内心,想忘都忘不掉。

3、学以致用。

学到一个道理,想想这个道理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哪些方面?

毕竟,学习的目的很大意义上在于“改变”一些东西,如果学习对自己没有产生任何改变,那么这种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呢?

4、多元思维模型。

简单来讲,多元思维模型就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一旦一个人能够看清楚自己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他无意中也会练习自己的“元认知力”,所谓元认知就是思考自己的思考的能力,这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客观、理性、灵活和严谨,这些都是极其宝贵和有价值的品质。

5、原则。

达里奥的《原则》一书,最大的价值之一就是给出了以原则为根基的思考方式,整本书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展现,先明确一个简单可靠的道理,然后再把这个道理拆解为更多更细的次级原则,这也正是查理芒格说的“在商界取得成功很简单,掌握一些简单的道理,然后一直践行这些简单的道理”,也符合“刻意练习”不断拆分练习的思维方式。

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是归纳式的、盲人摸象式的,而以原则为根基的思维方式本质上就是演绎法,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把握问题的思维方式。

很多复杂的问题,例如人生规划,如果我们使用的思维方式不对,其实是无法把握这类问题的,相反,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对了,这个思维方式会比我们自己更聪明。

6、决策。

决策是人生的重大命题之一,值得我们花时间刻意练习。

每天我们都会面临大量选择,通畅情况下,我们做决策的方式都是用原来无意中固化下来的决策机制,这种决策机制往往是漏洞百出的,学习决策的理论如果不刻意练习的话,并不能改善我们的决策方式和决策质量。

7、打比方。

一个恰当的比方,往往能让别人和自己瞬间明白一个概念和道理的实质,思维能力强悍的人往往都善于打比方。

8、图形化。

用合适的图形将所要讲述的道理简洁地表达出来,当这种练习足够多时,我们往往能发现一些常见的图形具备强大的解释力和内涵,这有助于我们的思维更精确深刻、记忆更持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