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用桂枝去百病

 玄德玄同 2020-05-01

桂枝为樟科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桂枝是嫩枝,树皮是我们平时烹饪用的桂皮,中药的名字叫肉桂。桂枝的药性是辛、甘、温。辛有散的作用,甘有补的作用,温就是偏温的性,可以散寒。归肺经、心经和膀胱经。

桂枝的功效大致可以分为合营、通阳、利水、行癣、补中、散寒。

主要功能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一. 桂枝食疗作用:具有散寒解表,温经通脉,通阳化气的功效;

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蓄血,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1)大枣桂枝炖牛肉

大枣10枚、桂枝9克、牛肉100克、胡萝卜200克,调料适量。

食材洗净切块,放入炖锅内,加入上汤1000毫升。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煮1小时即成。

祛寒补血。适用于冠心病血虚寒闭型病人。

2)桂枝薏米粥

原料:桂枝和牛膝各9克、杜仲18克、薏米3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桂枝和牛膝、杜仲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半小时;去渣取出汁液加入薏米煮成粥;再加白糖适量调匀,即可食用。

注意:每天进食1次,10天为1个疗程。此粥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功效。本食疗主治银屑病等疾病。

3)桂枝粥治疗类风湿:

材料:桂枝10克,大米100克,葱白2根,生姜3片。

制作方法:将桂枝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葱白、姜末,再煮沸即成。  食用方法:每日服1-2次,连续3-5天。

作用: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节酸痛等。

二.药用作用

1. 治疗风寒表证:味辛性温,能发汗解肌,味甘而缓,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

1)外感风寒表实证,常与麻黄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散风寒之力。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中: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透达营卫为臣药;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发汗解表之功益彰。对于没有汗的表实证,就是寒气很盛,病人表现出来恶寒、怕冷,不出汗的一种外感症状,相当于敌人进来后把我们的边防线全占了,自己的人不能正常出入,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就需要桂枝和麻黄配合起来使用,麻黄可以使汗出来,桂枝可以调动身体内的阳气,然后把它调到肌表和邪气做斗争,达到宣发肺气、发散驱寒的作用。

2)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有汗、脉浮缓等,常与白芍配伍,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桂枝汤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如果是外感风寒,表虚有汗的,我们一般和芍药一起用,用于调和营卫,就是说营气和卫气,发散解肌解表,桂枝本身就有解表的作用,这个时候身体的汗液一直在流失,身体营卫的功能就出现了障碍,要把身体中的气血调动过来进行斗争,白芍又具有敛汗的作用,防止汗液过多的流失,通过桂枝和白芍这样的配伍,一个发汗,一个敛汗,一张一弛,调动兵力又控制兵力这样的配合,来达到调和营卫的作用。

外感风寒表证受风寒引起的感冒不同情况使用的药物不同,1)没有汗的,症状是恶寒、发热、怕冷,用麻黄配桂枝,用麻黄汤;2)有汗的表虚证,就用桂枝配白芍,用桂枝汤;3)属体阳虚的,就是本来身体一直就是阳气不足的,用麻黄、细辛、附子配伍。对于外感风热,就不适合用这种辛温的药。

2.治疗寒凝血滞诸痛证:桂枝辛温,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治疗寒凝血滞的各种疼痛的证候,温通经脉,就是经脉受寒以后闭阻了,可以是阻了气机,也可以是阻了血,就是血瘀,或者出现气滞的情况。桂枝有辛散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这种功效,在筋脉不通时广泛的使用了桂枝。服用桂枝后,人体的整体气血可以更加旺盛、加速,对各种寒痹之症有个整体加速恢复的功能。

1)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常配伍白芍、饴糖、甘草等,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小建中汤中: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桂枝,温中散寒止痛,配合芍药、饴糖,主治包括虚寒性的慢性胃炎、部分胆囊炎、胃溃疡。

2) 风寒湿痹之肩臂关节疼痛,常与附子、生姜等配伍,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通阳,附子重用是三两;扶阳甘草大枣与生姜,温经散寒除痹。方中附子温壮阳气,驱逐寒湿,与桂枝相用,共同达到振奋阳气,驱散风寒湿邪的目的;并用两药又加生姜、大枣、甘草;其中生姜与桂枝相用,调和营卫,倍增振奋阳气,驱散寒湿;与附子相和,助阳而散寒,大枣补中益气,与桂姜合用,温阳以补阳。甘草益气补中,与大枣相用,益气助阳,与桂、附、姜相伍,温阳益气补阳,调和诸药,诸药相伍,温阳、助阳、补阳,共奏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之功。治疗关节方面的疼痛,像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颈椎病等。

3)寒凝血瘀之经闭腹痛或通经,常配伍当归、川芎等,如温经汤(《金匮要略》);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

4)胸阳不振,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配伍枳实、薤白等,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本方由枳实、薤白、桂枝、川厚朴、全栝楼组成。桂枝上以宣通心胸之阳,下以温化中下二焦之阴气,既通阳又降逆。降逆则阴寒之气不致上逆,通阳则阴寒之气不致内结。心功能障碍的病人出现心悸、心气不足、心衰的病人在病证合适的时候,就在处方中配伍桂枝,使用到上焦,温通经脉用桂枝治疗因阳气不足造成的寒凝阻滞的情况。

5)伤寒心动悸、脉结代,常配炙甘草、人参等,如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

3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而能运脾化湿,入膀胱经而能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

  1. 脾阳不运之痰饮证,常与茯苓、白术、甘草同用,即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

  2. 膀胱蓄水证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为祛湿剂,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

4通阳化气:桂枝性味有甘,甘味的药大多有补的作用,桂枝不仅是解表药,有温补的作用。

1) 肾气丸为补益剂,具有补肾助阳之功效。主治肾阳不足证。肾气丸中: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要药,与附子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共为君药。

2)核桃承气汤为理血剂,具有逐瘀泻热之功效。主治下焦蓄血证。核桃承气汤中:桂枝辛干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芒硝、大黄寒凉凝血之弊。

3)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气阴两虚,气虚无力推动心脏的跳动,阴血亏,心脏当然会空转,这气阴两虚同时出现,则一定会麻烦,炙甘草汤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组成。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生地黄滋阴养血,炙甘草有通心脉的作用。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火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火麻仁有润燥的,通大便,有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的作用。方子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

.注意事项

桂枝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孕妇胎热以及产后风湿伴有多汗等情形均忌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