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书和看书

 象牙塔里的木头 2018-09-28

看了作家苏芝英的《买书》,往事历历在目。

小时候也喜欢看书,单台子乡有个文化站,便常常借上几本小人书来看,里面也有文学作品,只可惜当时看不太懂,能看懂的就是一些儿童文学之类的。有一年俊峰哥拿了一套《西游记》的小人书,连住看了好几天。

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买书也没条件,所以是奢望。有一年有个胡开明大爷下乡,答应给我买书。于是后来就有了我最早买的两本《小学生作文选》。拿到书那种喜悦至今难以忘怀。

初中、高中并没有买过什么书,只是看过同学们的一些小说。清亮的《平凡的世界》,丽霞的《满江红》,胡丽的《心有千千结》都是当时看过映象较深的一些作品。爸爸家里也有《复活》、《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作品。

记得当时家里有一本16K的大书,我用它来剪贴报纸,当时家里的报纸主要是《内蒙古电视报》和《人民日报》,我积攒了厚厚的一大本。

补习两年,我手头有了自己的零花钱,但是也不舍得买书,只是买的看《读者文摘》(一开始叫《读者文摘》,后来改称《读者》)。

我真正的买书是从上大学开始的。那时手头宽裕了,上大学也激起了我前所未有的读书欲望。上大学买的第一本书是《西方文学名著选编》。我要买《中国文学名著选编》,小胖子说,是西方的好,于是就买了。还买了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当时看不太懂。

大一的时候,我还托三舅给我买过书。三舅跑了几家书店,最后在海淀图书城为我买到了钱理群老先生的《心灵的探寻》,我大喜过望。

有一年,大左回包头,给我买了十几本书,至今我的呼市书房里还有几本李劼的书和老随笔系列。当大左把书带回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就去教室里看书,连声谢谢都没有说。

上大学的时候,买的大部分是盗版书,图的是便宜,但质量不高。除了自己买书,大部分的书都是向图书馆借的。现在妈妈常说,健那时候真是好辛苦,每年假期拿回二、三十本书,一定要看完。

毕业那几年也买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都买了,有几册还买了几套。其中较为有趣的是《白鹿原》、《张爱玲传》、《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末代皇帝溥仪》。

上班了,工作了,自己有钱了,舍得出大价钱买正版书了。于是我在新华书店买了《史记全本》、《宋词鉴赏辞典》、《阎崇年作品选》、《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但清水河县书店进回来的书毕竟有限,只能另寻出路。

2017年,外地书商倒腾来一批盗版书,我买到了心仪已久的《芥子园画谱》、《王羲之书法集》、《国富论》。可惜的是当年没有舍得买启功老先生的书法作品选。

只要我还能思考,还能读书,还能写作,我就会继续不断的买书,摆满我家图书的书架,也丰富我心灵的大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