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修之前

 林树文 2018-09-28

下一阶段,要进入实际观修了,观修是在变现理两重相依法身见地的指导下才能达成,故而观修之前必须要把见地扎瓷实。

1、小乘的观修

小乘的观修是建立在人我这个基点上,是以人间作为观修的视角平台,人我为中心建立第一因,因为有人我才有世界,个体的六根识建立观修境,以六根作为能缘,六尘为所缘,建立的这个观修境一定是对十八界十二处的苦空无常无我而进行的抉择,以六识之我进行观修,就如同自己作意了不同的境界、一个人等持不同的境,还是在六识认知的一层范围内进行的抉择。摄在意根里的七识八识多层唯识系统无法开导出来。禅宗说的你非你不是落在一个识境的不同的你,而是不同层面的识与不同识境的你。

2、水是活的鱼才是活的

佛降临人间,是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水是活的鱼才是活的。人类生存的这个背景平台是活的,我们籍着这个平台的生机而活,因而我们能够活着是活在上帝大梵的恩宠里是活在佛的唯识里,是活在如来藏的生机里。在以我为中心的认知层面,就如同鱼以为自己是活的,水是死的;不知道水是活的鱼才能活。我们离开大气层,就如同鱼离开水,刹那也不能活。我们的活是因为有大生命的支撑,我们是被大生命背景安排的果。能观察的那个(背景)你是不可定义的,所以禅宗才有你非你的施设。

3、观修必须从七识起修

瑜伽行中观是把能观察跟所观察分出层面来。六七八九识把它立起来看。六识统摄的是识境,是一个层面,七识九识分别统摄不同的层面。第七识执八识种子里的染分变现出了轮回界,在这个境里边又产生了根身,第七识执八识种子里的净分,就变现出九识统摄涅槃界。七识也称作大梵——世第一因所有现象的源头。七识(九识)可上可下,上可通于一心下可连接轮回涅槃两界,因其既为脱离六道的出口,也是法身向上的必经之路,故而观修必须由此建立观修境。根身与七识之间隔著一个境;六根对六尘产生六识,可知六识是能缘六根对所缘六尘虚妄分别而有的识境,把七识看作是造梦者的话,此六识是所相梦境里的产物,只能是对梦境内的分别。我们看不到这个境的边际,因为这个境太大了。我们感知不到日月星辰与地球的运行,以我们的智力无法了知这个境,日月潮汐四季更替都是大生命背景的安排。鱼不可能通过修行改变大海,我们亦如是,不可能通过我们个体的修行改变掌控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个体的小生命是法界大生命无量无边世界中的极微尘。一起心修行,与大生命背景就脱开了,以六识起修,只能在虚妄分别的所相境里对无常的抉择,在生灭无常里抉择不出常与不生不灭来。故而观修必须站在境上从七识起修。

佛教的建立实在梵天第一因之上,如果从变现理的角度,做梦的你不会在梦境中出现的。佛出现世间是为指给我们赖以存在的生命背景。那就是你与梦境同在。

4、大乘的观修就是看到我们就是大生命背景本身

大乘的唯识为道建立的观修境显然不同于小乘的如鱼融水。不再是把鱼作为能缘第一因,水作为所缘的境,而是要将鱼和水能缘与所缘一同变为所缘,我们就能从这个境里透出来了,再以七识作为我建立观修境,就能将背景八识开导出来。执着生灭和真如都不究竟,他们都是心的影相,不是源头,所以禅宗强调还有向上一路。

宗门说,能通达佛法精髓,有法身见就算佛,在此境界中的我们不再是个体而是以境界呈现,此时的鱼不再是个体鱼而是鱼即是水,我们已不是个体的小我,而是我即是化境。大乘修道即:水跟水不存在入;鱼即水。你即境。

5、梦位佛不是醒位佛

醒位佛就是法身佛;佛自现坛城为报身佛,在兜率内院观察降生人间的因缘,人间示现八相成道化身为释迦佛。释迦佛是为应化身,也可以说是梦位佛。梦位佛示现成佛,是有色身的,故而是无常生灭的肉身佛,所以释迦佛也随顺世间有生老病死与入灭。我们色身的根境识是有限的,安排不了我们的背景梦境。梦中的你无论怎么创造,离开了造梦者什么也完不成。眼耳鼻舌身的感知非常局限,从这个局限修行放大没有意义。肉身佛是食身非法身,食身有生灭有涅槃,法身不生不灭,亦无有涅槃。肉身佛只是法身佛的一个投影。支持生灭的背景才是不生不灭。

凡夫的根境识就是梦境,只要在梦境里,就不存在个体的觉醒,因为觉醒是发生在做梦者的层面。佛是第一因,站在做梦者的角度,才知能梦和所梦是两层相依,能梦的一直无变异,所梦的无异离。站在能相的层面,知六根识的我只是籍着造梦者的识境而有,此能造梦的背景生机才是真我,无智无得唯有生机的自显现,梦之我与梦境作为能梦的七识之所缘,梦之我与梦境(境我)亦不一不异,梦境即佛心所现,佛眼观梦境,梦境亦不可得。

——原题《写在观修之前》(慧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