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论诗的几个误区

 八卦掌付 2018-09-28
八卦掌付

论诗的最基本态度就是客观,打铁还需自身硬。水平高的评论者,论诗从来不看作者是谁,只关注作品本身,不跟风,不阿谀奉承。没有入门的爱好者,与其说是是看诗,不如说他是在看作者。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只能对纠结于四声、平仄、律句、粘对等表象,纠结于一些道听途说的所谓法则,包括某些名人的误传,此乃误区之一。

高级评诗者,他会精读无数遍,做学问一般深入研究,品味作品背后的意旨,点评有理有据,读者读后受益。这种点评,就是授人以渔,你拿去可以举一反三,点评的那些话,可能影响你一辈子的创作,所谓大师风范,话语闻之如沐春风,能有效激发你对于诗词的浓厚兴趣,令你掌握创作方法,进而与名家心领神会。点评的东西,经得起推敲。一般这种境界的,他们自己也会有驰名坛坫的叫得响的作品,你看了他的作品,再对照他说的话,内心会服服帖帖,愿意向他们靠拢。而未在拣择词汇、熔铸诗句、深化立意方面下足功夫,理屈词穷时说什么诗无达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之类,显然是和稀泥,根本不懂诗。此乃误区之二。

追古人之意,蹈袭、借用,美其名曰,造语愈深,对此我是将信将疑的。放弃对章法、意境、炼字、创新的努力,喜欢强调天赋,甚至不具备判断诗句是否通顺这个基本能力,以语意不连贯、前后矛盾的诗为美,为之叫好,此乃误区之三。

还是觉得,写诗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贴近自己的生活,这样至少比较真诚自然妥帖,我只写自己经历的。我认识一个早餐店作大饼子的老板,他刻意模仿金陵十二钗,写一些“脂粉气”浓厚的词。。。大家称他:小李玉刚。诗不是光认字就可以的。一定要深入分析,字字落实,句句吃透。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比如某些作品,转折开合之法较隐晦,需仔细咀嚼玩味,胡乱评出,实在是庸俗软腐,此乃误区之四。

古人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可解处不解,不可解处强求,不必解处赘述。。。。均不足取。刘梦得咏玄都桃花而被谪。李繁咏东门柳,杨国忠谓其讥己而得祸。刘后村《咏 落梅》诗,有〔东君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谗者笺其诗以示柄臣,由 是闲废十载。后村有《病后访梅》十绝句,其一云: 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李,也被梅花累十年。 人谓简斋《题墨梅》而致魁台,后村《咏落梅》而罹废黜。岂能一慨而论?如果一味囫囵评论,就好比这个旧事:东坡侍儿朝云,姓王氏,年十二。侍坡公初,不识字,久而能诗,字学东坡手迹。 一日,东坡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问众侍儿曰:〔汝辈且道腹中何所有?〕或云忠 孝,或云文章,或云满腹珠玑,或云珍羞百味。东坡皆曰:〔非也。〕独朝云摸其腹 曰:〔一肚皮不合时宜。〕东坡捧腹大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