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一)

 唐山港陆高钙灰 2018-09-28

一、图幅及图框格式

GB/T14689-1993(单位/mm)

幅面代号

A0

A1

A2

A3

A4

A5

宽度x长度(BxL)

841x1189

594x841

420x594

297x420

210x297

148x210

留装订边

装订边宽a

25

其他周边宽c

10

5

不留装订边

周边宽c

20

10

二、比例

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其符号为:“:”。

比值为1的比例,称原值比例,以1:1表示。比值大于1的比例称为放大比例,常用为5:1和2:1。比值小于1的比例称为缩小比例,常用为1:2、1:5和1:10。不论放大或缩小比例,图样上的尺寸数字都应按机件的基本尺寸标注。

优先选用比例:

放大比例:5:1、2:1、1x10:1及它们(5、2、10)x10n:1;

缩小比例:1:2、1:5、1:10及1:它们x10n

必要时允许采用比例:

放大比例:4:1、2.5:1及它们x10n:1;

缩小比例:1:1.5、1:2.5、1:3、1:4、1:6以及1:它们x10n

注:n为正整数。

三、图线

线宽:粗实线、粗点划线的线宽为d;细实线、波浪线、双折线、虚线、细点划线、双点划线的线宽为粗实线的一半(d/2);

注:

1、图线宽度d应根据图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间选择。细线的宽度约为d/2。

2、图线宽度d(单位:mm)的推荐系列为(该数系的公比为1:):0.13、0.18、0.25、0.35、0.5、0.7、1、1.4、2。

由于图样复制中存在的困难,应尽量避免采用线宽0.18mm以下的图线。

技术制图中图线分粗线、中粗线、细线三种,它们的宽度比率为4:2:1。在机械图样中采用粗、细两种线宽,它们之间的比率为2:1。

粗实线:用于表示可见轮廓线、可见过渡线。(较全面应用:可见棱边线、可见轮廓线、相贯线、螺纹牙顶线、螺纹长度终止线、齿顶线(圆)、表格图、流程图中的主要表示线、系统结构线(金属结构工程)、模样分型线、剖切符号用线)

细实线:用于表示尺寸线、尺寸界限、通用剖面线、引出线、重合断面的轮廓线、过度线。(较全面应用:过渡线、尺寸线、尺寸界限、指引线和基准线、剖面线、重合端面的轮廓线、短中心线、螺纹牙底线、尺寸线的起止线、表示平面的对角线、零件成形前的弯折线、范围线及分界线、重复要素表示线,例如:齿轮的齿根线)、锥形结构的基面表示线、叠片结构位置线,例如:变压器叠钢片、辅助线、不连续同一表面连线、成规律分布的相同要素连线、投射线、网格线)

波浪线:用于表示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

双折线:用于表示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图的分界线。

注:在同一张图样上一般采用一种线型,即采用波浪线或双折线。

虚线:表示不可见轮廓线、长画长12d、短间隔长3d

细虚线:用于不可见棱边线、不可见轮廓线

粗虚线:用于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例如:热处理

细点划线、粗点划线、双点划线:长画长24d,短间隔长3d、短画长6d。

细点划线:用于表示轴线、圆中心线、对称中心线(较全应用:轴线、对称中心线、分度圆(线)、孔系分布的中心线、剖切线)

粗点划线:限定范围表示线(例如:限定测量热处理表面的范围)

(细)双点划线:用于表示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轨迹线。(较全应用: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可动零件处于极限位置时的轮廓线、重心线、成形前轮廓线、剖切面前的结构轮廓线轨迹线、毛坯图中制成品的轮廓线、特定区域线、延伸公差带表示线、工艺用结构的轮廓线、中断线)

注:当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图线重合时,应遵受以下优先顺序:

1)可见轮廓线、棱边线(粗实线);

2)不可见轮廓线、棱边线(细虚线);

3)轴线和对称中心线(细点划线);

4)假象轮廓线(细双点划线);

5)尺寸界线和分界线(细实线)。

四、标注:

1、尺寸线:

1)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也不得与其他图线重合或画在其他线的延长线上。

2)尺寸线与所标注线段平行;尺寸线与轮廓线的间距、相同方向上尺寸线之间的间距应大于5mm,建议间距为7mm。

2、尺寸界限:

1)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应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直接利用它们作尺寸界限。

2)尺寸界限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当尺寸界限贴近轮廓线时,允许与尺寸线倾斜

3)在光滑过渡处标注尺寸时,必须用细实线将轮廓线延长,从它们的交点处引出尺寸界限。

3、尺寸数字:

1)尺寸数字一般应标注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允许标注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2)尺寸数字不可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否则必须将该图线断开。

4、尺寸终端:

1)机械图样中尺寸线终端画箭头,箭头尖端与尺寸界限接触,不得超出也不得分开。

2)在没有足够的位置画箭头或标注数字时,可将箭头或数字布置在外面

3)几个小尺寸连续标注时,中间的箭头可用斜线或原点代替。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一)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一)

五、不同类型的尺寸标注法:

1、半径和直径

1)直径与半径:大于半圆时标直径,小于半圆时标注半径。

2)标注球面半径或直径时,应在半径或直径符号前加注符号“S”;对于螺钉和铆钉等,在不致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省略符号“S”。

2、角度

尺寸数字应一律水平书写,且一般注在尺寸线的上方,必要时可用引线引出标注。

3、弧长

标注弧长时,尺寸线用圆弧,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弧长符号“⌒”;例如⌒32。

4、斜度(∠)和锥度

标注斜度或锥度时,符号的方向应与斜度或锥度的方向一致;必要时,可在标注锥度的同时,在括号中注出其角度值。

注:

斜度是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度,其大小用该两直线夹角(或两平面夹角)的正切(tanα)来表示,斜度=tanα=H/L=高/直角边。在图样中用∠1:n来标注。

锥度:正圆锥体的锥度指锥体底圆直径与其高度之比。截头正圆锥(圆台)的锥度为其上、下底圆直径之差与高之比,即截头正圆锥的锥度=(D-d)/L=2tanα/2,其中α为锥度。锥度在图样上用(图形符号+)1:n形式符注。

5、正方形

表示断面为正方形结构尺寸时,可在正方形边长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如□15,或用15x15代替□15。

6、板厚

标注板状零件的厚度时,可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t”。

7、对称机件

当对称机件的图形只画出一半或略大于一半时,尺寸线应略超过对称中心线或断裂处的边界线,并仅在尺寸线的一端画出箭头。

8、退刀槽

可按“槽宽x直径”或“槽宽x槽深”的形式标注

9、相同要素的注法

在同一图形中,对于尺寸相同的长圆孔槽等成组要素,可仅在一个要素上注出尺寸和数量。如在图上标出长和圆弧直径,用引线引出标注数量n个,或按“数量x直径x长度”的形式标注

10、重复要素的注法

在同一图形中具有几种尺寸数值相近而又重复的要素(如孔等)时,可采用标记(如涂色等)的方法或采用标注字母的方法来区别。

11、同一基准的注法

对于不连续的同一表面,可用细实线连接后,由同一基准出发标注一次尺寸。

12、链式尺寸注法

间隔相等的链式尺寸标注,须标注出间隔尺寸:数量x间隔(=?)

13、镀涂表面注法

图样中镀涂零件的尺寸应为镀涂后尺寸,即计入镀涂层厚度,如为镀涂前尺寸,应在尺寸数字右边加注“镀(涂)前”字样。

对于装饰性、防腐性的自由表面尺寸,可视作镀(图)前尺寸,省略“镀(涂)前”字样。

对于配合尺寸,只有当镀涂层厚度不影响配合时,访客视为镀涂前尺寸,并省略“镀(涂)前”字样。

必要时可同时标注镀涂前和镀涂后尺寸,并注写“镀(涂)前”和“镀(涂)后”字样。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一)

14、中心孔的标注

要求:在完工的零件上要保留中心孔、在完工的零件上可以保留中心孔、在完工的零件上不允许保留中心孔。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一)

五、投影法

1、第一角投影法(又称为第一角画法):

国家:中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采用的是第一角投影法。

特点:

主视图(前视图)在中间、

左视图在右(主视图的右侧)、后视图在左视图的右侧、

右视图在左;

2、第三角投影法

国家:美国、日本等

特点:

主视图在中间、

左视图在左(主视图的左侧)、后视图在左视图的左侧、

右视图在右、

顶视图(俯视图)在上、

底视图在下(主视图的下方)。

3、第三角投影法与第一角投影法的比较:

第一角投影法,是将机件置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从投射方向看是:观察者一>机件一>投影面(投影图);而第三角投影法,是将投影面(称为透明玻璃)置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从投射的方向看是:观察者一>投影面(投影图)一>机件。

4、第三角投影法的标识

国际标准(ISO)中规定,可以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也可以采用第三角投影法。ISO标准的图形均采用第一角投影,但规定两种投影法是等效的。为了区别两种方法,规定在标题栏中专设的格内用规定的识别符号表示。参见GB/T 14692-1993中规定的识别符号。

视图分类:

六个基本视图的名称: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右视图、仰视图、后视图。

其他视图:

向视图

斜视图:机件向不平行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

局部视图、

旋转视图:假象将机件的倾斜部分旋转到某一选定的基本投影面平行,在向该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