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反相机的参数设置常用操作

 湛蓝明月 2018-09-28
单 反 相 机 的 模式设置与操作

设置存储的格式和尺寸
三种不同的尺寸大小
尺寸是指照片的像素尺寸,通常表示为照片的长、宽像素值,如:3456×2304;或 者大、中、小(尼康相机);或者L、M、S(佳能)
大尺寸L 可打印A3尺寸的精美照片 中等尺寸M 可打印A4尺寸的精美照片 小尺寸S 可打印B5尺寸或者明信片尺 寸的精美照片

两种常用的存储格式

RAW格式需要使用专 用软件打开(ACD)

1 2

JPEG格式:占用的存储空间小,通用性强,可用于日常拍摄 RAW格式:层次丰富,可在后期无损调整饱和度、白平衡、曝光等参数,但是占用的存储空间 很大,可用于重要作品的拍摄

画质是指照片中细节的精细程 度,以 (最佳)和 (普通) 表示
JPEG格式 最佳画质 普通画质

RAW格式

降低画质会影响照片的拍摄效 果。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 尽量将相机设置为最佳质量

掌握正确的对焦方式
半按快门准确对焦

1、查看取景器确定拍摄范围。 此时,未按快门,画面模糊

2、半按快门对主体对焦。此时, 对焦的主体变得清晰

3、完全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注意:按下快门不要用力过度
按下快门的瞬间不要用力过度,抬起按快门键的手也要缓慢释放,否则,容易是相机产生 晃动,是拍摄的照片焦点不清晰。

单点对焦和多点对焦

单反相机的对焦方式可以分为单点对焦和多点对焦

相机默认的对焦方式,所有的 对焦点都参与对焦

自定义的对焦方式,可以选择中央点对焦或者其他任意一点对焦。在 这种方式下,只能你选择的对焦点才起着精确对焦的作用

多点对焦的特性:
多点对焦的特性是对焦快速,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焦准确性差。特别是被 摄主体前、后位置存在干扰对象时,多点对焦往往不能聚焦到想要拍摄的主体上。

多点对焦适用场景
1、主体处于同一平面上 2、大场景风光 3、抓拍运动的画面

单点对焦的特点:
中央单点对焦可以保证对焦的准确性,因此,一些职业摄影师常常把中央单点 对焦设置为相机的默认对焦方式。

单点对焦适用场景
1、主体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较小 2、拍摄特写时要保证重要的部位清晰 3、主题前、后位置存在干扰对象

聚焦点位置的不同,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不同。

灵活使用对焦锁定

学会各种拍摄模式的妙用
这些拍摄模式可以让你更好地控制拍摄效果
P TV AV M 程序自动模式 快门优先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 手动模式

相机自动设置各项参数,只需要按下快门, 就可以完成拍摄
人像模式 风光模式

微距模式
运动模式 夜景人物模式 闪光灯关闭模式

光圈优先AV、快门优先TV和程序自动P模式
AV:光圈优先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的标识方式有两种:一 类以佳能为代表,标记为AV;另一类以尼康

为代表,标记为A。光圈优先模式是一种半自动拍摄模 式,由用户设定所需的光圈,相机根据主体的亮度自 动设置相应的快门速度。

TV:快门优先模式

快门优先模式的标识方式有两种:一类是佳能为代表, 标记为TV ,另一类以尼康为代表,标记为S。快门优先模式是一种半自
动拍摄模式,由用户设置快门速度,相机根据主体的亮度自动设置相应的光 圈值。

P:程序自动模式

程序自动模式又称为P模式。P模式与全 自动(AUTO)模式类似,但实际上P模式中 的“自动”仅仅是对大小和快门速度进行自动 设置。 P模式允许用户调整ISO感光度值、白 平衡、曝光补偿等参数,相对于自动模式来说, 可操控范围更大,效果也更加完美。

精确的曝光控制——手动模式(M)

手动模式又称为M模式,它与全自动恰恰相反。全自动模式完全由相机来确定测 定模式、光圈大小、快门速度、ISO值、白平衡、对焦模式以及是否启用闪光灯等各 项参数。而手动模式则完全由拍摄者根据需要来决定各项参数设置,因此,其具有非 常大的灵活性,特别适合表现独特的创意。

选择正确的测光方式
单反相机都具备自动测光的功能,主要包括多区域测光、重点测光、点测光和 重点中央平均测光。
多区域测光适合普通场景

多区域测光适用场景
广泛用于风景、抓拍等各种场景,对 画面的整体平均测光

多区域测光也称评价测光、平均测光、矩阵测光、多重测光,它将取景器中的画面分割 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然后整体加权平均计算出曝光值。多区域测光通常是相机默 认的基本测光模式,适合大多数普通场景拍摄,是许多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测光方式。

重点测光适合复杂光线

重点测光适用场景
逆光、舞台演出、人体摄影等明暗反 差大、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

点测光让重要细节曝光准确
相对于重点测光,点测光的范围更小。大多数相机点测光的测光区域为1%~3%,将这 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由于点测光的范围小,因此,完全不会受到周围明暗度 的影响。
点测光常用于微距摄影,让重要的的细节部分更加准确。也常用于人像摄影,准确地对 人物局部(例如脸部甚至是眼睛)进行正确曝光。在光线分布不均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如艺 术照、新闻特写照片等场景中,也常常实用点测光。

点测光适用场景
微距摄影、强烈的逆光、新闻特 写、舞台演出等光线比较复杂的 场景

图①按照天空测光。得到的图像比较灰暗,完 全失去了暗部的层次。总体感觉曝光不足。

图②按照高处最亮的建筑物测光。此时得到的 图像总体更加灰暗,但是最亮处的建筑物醒目 而且清晰。

图③按照中间部分的光线测光,天空明亮,暗 部的细节也略有显示。

图④按照最暗处测光,暗部的层次有较多地体 现,但是最高处的建筑物曝光过量,天空显得 很苍白,明显曝光过度。

重点中央平均测光适合日常快照
重点中央平均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然后平均到整个场景。在这种测光方式下,中央部 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则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 助作用。经过相机处理对这两部分加权平均之后,得到拍摄的测光数据。
重点中央平均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 位置,对周围也给予某些程度的考虑 。对于习惯使用重点中央平均测光的拍摄者而言,用这种 方式比使用多区域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重点中央平均测光特别适合拍摄日常生活快照 和人像照片。

重点中央平均测光适用场景
主体位于中央的日常生活快照和 人像照片

色彩的控制(白平衡)
“日光型” “灯光型”

彩色胶片

错误使用了日光型胶片的影像

正确使用了日光型胶片的影像

正确使用了灯光型胶片的影像

错误使用了灯光型胶片的影像

白平衡:是指数码影像对白色物体的还原能力。

3000—7000K

3400K

4500—5000K

5500K

AWB

5500K

6000K

7000K

3000—7000K

3400K

4500—5000K

AWB
5500K 5500K 6000K

7000K

认识和使用光圈

光圈的表达方式

光圈变化对画面的影响
在相同光线条件和快门速度下。光圈越大进入的光量就越多,照片就会比较亮些,反之……

光圈变化对快门速度的影响

光圈变化对景深的影响

28毫米 70毫米 200毫米

1/60

f2

f5.6

F16 1秒 f16

改变焦 距

70-400(G)

微距

f/16

1/160

焦距14.3mm

ISO160

曝光补偿+ 0.7

善于运用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的表达方式

使用高速快门拍摄

使用低速快门拍摄

合理设置感光度
ISO感光度表示感光的速度,数值越大表示可以在黄昏环境下进行更为明亮的 的成像拍摄。 提高ISO感光度可提高快门速度

ISO200快门速度为1/50 快门速度不够,拍摄动态的画面易虚

ISO800快门速度为1/200 提高了感光度获得了更快的快门速度,凝固动态

ISO感光度与安全快门速度 安全快门速度就是能保证手持拍摄时画面清晰的快门速度。
一般以1/60秒以上快门速度为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快门速度,低于1/60秒(如1/30秒以下)可 能就会造成相机抖动,使画面模糊。如果在室内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发现快门速度低于1/60秒,建 议提高ISO值,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更快的快门速度获得同样的的曝光量。

1/20秒

1/3秒

ISO感光度与画面质量
ISO感光度除了影响进光量、快门速度外,还会影响到画面的质量。在高ISO设置下,CCD(CMOS) 将光线作为接受信号并输出的过程中会使图像产生噪点和杂色。

ISO1600

ISO200

光圈:3.2

曝光时间:1/3秒

ISO 1600

设 定 曝 光 补 偿(EV调整)
正向补偿相当于放慢快门速度或加大光圈。

曝光补偿 负向补偿相当于提高快门速度或减小光圈。
如果环境光源偏暗,既可增加曝光值(向+),反之,(向-)。 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反之,减小一倍。 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光圈优先 f/16 1/320 点测光 感光度160 +1.0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一样,在处理 图像时,有个基本的准则,就是将所有 被摄对象都按照18%的中性灰度来还原, 并以此决定照相机光圈与速度的曝光组 合。

“白加黑减”

光圈优先 f/16 1/320 点测光 感光度160 +1.0

f/16

1/160

焦距14.3mm

ISO160

曝光补偿+ 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