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茵茵:社会认同理论视域下社工职业发展状况分析

 健康慢走 2018-09-28

文/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朱茵茵


近些年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迅速,社工机构数量和从事社会工作职业人员激增。但同时在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也面临社会工作机构人员流动大、工资待遇较差、职业倦怠和职业道德认识不清与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人员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和承认影响着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社会认同的三个维度:价值认同、职业认同和角色认同来分析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状况。同时从社会认同的动机去探讨应对措施。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概念界定


王思斌认为,职业化是指某种劳动岗位变为社会所承认职业并形成体系的过程,当前我国存在实际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两种性质的社会工作,因此也就存在两种类型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即实际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转换型职业化与社会工作毕业生的专业支持型职业化。孙莹也认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在发展轨迹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职业的专业化和专业的职业化。前者强调在职工作人员的培养问题,即为职业领域未经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提供各种短期培训,使之从“半专业化”逐步走向“专业化”;而后者侧重于专业人才嵌入既有社会服务体系的问题,主要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能够顺利进入实务领域,将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与方法带入职业领域。尹保华则指出,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其中前者是指社会工作或社会服务作为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并得到发展的问题,后者指的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是否具备专业素质,持守专业理念、运用专业方法进行服务的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讲,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


二、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工机构职业人员流动大,辞职、转职情况严重。从一篇名为“中山部分机构社工流失率高达20%,社工机构如何完善‘造血功能’”的文章和结合现状发现,不同的社工机构都会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机构人员流动大,不利于机构的发展和服务质量。主要表现在社工机构招不到人,留不住。


2、在职社工也普遍感觉工资待遇低。全国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偏低,主要表现在:社工的工资低,机构资金短缺,社工机构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但是仅仅是政府财政的资金,是远远不能满足社工机构服务社会需要的。资金来源单一,很难支撑员工工资和项目经费。例如:内蒙古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兴康站已经运营两年,政府相关单位的参与和支持较多,但往往只局限于“口头”帮扶,其参与和支持未起到实质性作用。社会工作人才薪酬待遇普遍偏低,缺少吸引力。目前内蒙古高校每年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将近1000人,据有关调查显示,社工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社工相关工作的不足10%。在职社工也普遍认为当前的工资水平,远未达到预期水平,这也是离职的重要原因。


3、职业怠倦。弗洛伊德伯格(Freudenberger 1974)于1974年首次描述与界定职业疲倦这一现象,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对郑州一家社工机构观察发现,有半数人在从业半年后有类似现象,主要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工作热情和耐心降低,离职高发期,成就感不足,对生活期待降低、失落。


4、职业道德认识不清,专业化程度不高。此表现是基于上述三条现象下的后果,一定程度上也是三者的原因。因为离职情况严重,薪资报酬低和职业倦怠,使社工机构专业人员流失,机构专业程度较低。同时,因为专业程度低,导致服务质量难得社会认可,机构质量和社会效益受到质疑,薪水待遇就不能达到社会认可的水平,同时,工作琐碎、回报不足引发职业倦怠。


三、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由 Tajfel 于1986 年提出,为解释群体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它认为社会认同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会态度和行为。有利于解释和理解社会工作职业中出现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认同是“个人通过自己 (或他人)在某社群的成员资格把自己(或他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并将该社群内典型成员的特征冠于自己(或他人)身上, 让自己 (或他人) 的特性等同于社群内典型成员的特性。”社会认同使得个人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待相一致,是个人获得社会身份与群体归属的重要途径。社会认同一般包括价值认同、角色认同、 认同学习三个方面。价值认同是对群体共有的核心价值的认可与接纳,角色认同是指个人能够赞同社会为某个角色设定的标准,并按照这个标准行事。认同学习,指通过学习了解群体的规范,赞同规范体现者并在行动上与之趋同。依据以上理论,社会工作者对社工职业群体的认同也可视为社会认同的一种表现,职业认同的内涵可划分为:社工价值认同、职业角色认同与职业学习认同。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据此可以理解为:认可本职业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工作价值观,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本职业相关课程,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和价值观。社工职业价值认同、角色认同、学习认同,是导向、 标准与行动的三位一体。当三种因素和谐一致时,表现为职业认同良好,当三要素出现不平衡时,职业认同度会降低,学习积极性下降。


1.社工职业认同分析


(1)社工价值认同

每个专业和职业类别都有自己的专业(职业)价值观和专业(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每个人也都有基于个人长期生活经验形成的人生价值观,当个人价值和职业价值一致时,就会因共鸣而产生“职业价值认同”。社工价值认同是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认同和承认,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对于社工工作价值的认同就要认同它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功工作职业化中出现离职问题,职业倦怠和职业素质认识不清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社工价值的认识不清或者不充分认同。


(2)职业角色认同

社会角色是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套行为规范,它指出处于社会某一位置上的人应该如何去做,反映了处于相应地位的社会成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行为方式。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行为中担当的角色包括: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等。为什么会造成专业角色认同度低?角色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对某一角色认同感越强,其参与角色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特定的角色认同,一方面取决于与角色特性相关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受到与角色相关的社会联系的影响”。离职和职业怠倦是因为对职业认同不足所导致,在工作中未能发挥社工应有的角色,使角色中断和失败,个人自我价值实施受阻。


(3)专业学习认同

专业学习认同是指个体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愿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对社会工作理论与技能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对优秀社工师的崇拜和仰慕感,以及向优秀社工师学习的倾向。然而现实中学习情况不加,主要表现在,机构培训机会不足且培训水平不高,同时也缺少实务能力较强的优秀社工师,同时一些机构专业实力薄弱,尤其是中西部城市的社工机构,几乎做的工作能容体现不出专业性。员工对更高水平的服务的排斥,参杂较多的个人情感色彩。


2.社会认同的动机与改进策略  


良好和正确的社会认同动机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克服社会工作职业化中的问题。


(1)提高自尊

泰弗尔在社会身份论中提出了一个对社会认同研究影响深远的假设:人们建立社会身份,是为了透过所认同的社群,提高自尊。使社会工作者形成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需要让他们在社工行业中和工作找到自尊。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具有尊重的需要,且在生理、安全、爱和归属需要层次之上,可见获得尊重是人正常的需求,并且其满足具有条件,即在生理、安全、爱和归属的需要满足后得到满足,在此观点下若要形成对社工职业的认同需要薪酬待遇的提高和社工行业社会声望的提高。


(2)降低无常感或提高认知安全感

社会认同让人觉得自己清楚自己是谁,自己和自己认同的社群的成员有哪些特征,其他人或社群又有哪些特征。有了这些知识,人们便感到可以在社会生活中从各人到社会身份,预测各人的行为,并懂得如何为这些人交往,因此社会认同可以降低在社会生活中的无常感,赋予人们一种在社会认知上的安全感。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后如能降低无常感或提高认知安全感便能巩固对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认同,主要表现在社会工作者从业后能够获得熟练的社工实务经验和技巧以及理论知识,用对社会工作有自己明确的认识。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能有获得感和清晰的认知,机构能为此提供环境。


(3)满足归属感与保存个性的需要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一方面希望保持个性,一方面想透过依附群体取得归属感。在逻辑上,保存个性与取得归属感是两种独立的心理需要,两者并不相悖。可是,当它落实在社会认同上时,就会出现紧张状态,对群体社会认同越强,归属越强,就易认为自己与其他群体成员差别不大,个性不突出;个性突出有可能造成归属感不强,也不利于对群体的社会认同。因此,当一名社会工作有着良好的工作素养,机构对其产生重视和关注,其个性会在机构中得到适当认可和接受,同时其又不影响对机构的归属感。要求机构对个人个性的一定接受和重视,个人的良好的工作素养。


(4)寻找存在的意义

存在的意义,包含一种外部承认和自我价值实现。即当外界对个人做出评价是能是一种肯定的态度,其本身能被外界接受和承认,即使个人的消失也能留下记忆的痕迹。同时需要自我的肯定、接受和满足。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个人自我价值能得到实现。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能得到服务对象、机构、社会的认可,也有益于形成自我满足感和自我肯定,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需要社会、机构能对社会工作者积极响应,社会工作者也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