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瘫小心过度治疗

 景水观 2018-09-28

      面瘫的处置,从我上学到临床这么些年,所见的针灸治疗中很多属于过度治疗。

      最典型的是在广安门中医院实习时,带教的老师尤其擅长面瘫的处置,求诊者人满为患,五六个实习生帮着起针捻针之余,也常常会得到老师的许可,对一些穴位进行针刺操作,每次针刺要十多针甚至二十多针,那时候我处于极其困惑的阶段,困惑于针刺的数量之多,也困惑于见到很多长期治疗反见面肌痉挛的患者。

      这些困惑是有原因的,在广安门实习前,我们曾在怀柔中医院有过半年还是一年的见习,针灸科的操作和外面其他地方见到的别无二致,反正就是扎很多针呗,也看得到很多人因此康复。但我在内科门诊某老医生跟诊的时候,碰巧见过几个哭的稀里哗啦的女病人,来找老医生求助。一看就是典型的面瘫。老医生一番安慰,说这么小的事情,不用范畴,针灸扎四次就好了。

     “四次就好”!当时我很惊讶,老医生让病人在门背后坐好,在患侧对面面颊上轻轻点上几根针(很浅,稍微动动就要掉下来),嘱咐患者一周来扎一次,果不其然,三周后患者就明显好转,四周康复。这眼见的事情,让我很惊讶,问了几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在门背后;二、为什么这么笃定四次就好;三、为什么扎的浅;四、为什么扎对侧?

    老医生第一个回答多少有些不屑表情,说针灸科的都是他徒子徒孙,自己不在针灸科,不能让他们看见自己扎针;面瘫现代医学诊断是面神经炎,是一个自愈性疾病,恢复周期一般在3-4周,针灸引导患者身体康复,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每周引导一次,可不就是4次就是一个月;至于扎的浅,中医对面瘫的认识是与风寒外感有关,属于表症,针刺相应只能浅刺,不能扎得深,至于取对侧(健侧),是面神经都发炎水肿过程中,局部刺激岂不是加重炎性水肿,《内经》里有缪刺法,就是利用对侧刺激的杠杆效应,放大身体调整能力,或者说对侧针刺,来实现健侧患侧的平衡,不让患侧炎性无节制蔓延。

     有这个老师的教诲在先,并看得掌握其规律,则面瘫属于很简单的一个疾病症状,处置毫不费劲。于是在广安门两个月的轮转实习里,看着扎成刺猬一样的操作,困惑到痛苦。那个时候广安门推拿科有个对我很好的女老师,她把她的病人放手让我处置,有疗效的回报,不愧对她的信任,这个困惑终于才有了出口,也正是那段时间,自己对针灸及经络的认知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到现在,自己针灸操作一般不超过4根针,多少也有当年怀柔中医院老医生的影响。

    回到面瘫的处置,这本身是一个自愈性疾病,正确的干预能缩短康复周期,所遇最成功的案例,只花费六次治疗(是每天治疗,连续六天:http://weibo.com/1558550793/z9AtSwk74?from=page_1005051558550793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其余也都在一月内康复。

    面瘫初发病时,患侧不建议针刺,以免加重炎性水肿,至于针刺选择缪刺之外,也可以配合经脉定位后予四肢穴位甚至背腧穴刺激。而目前医院大部分常规的针灸治疗,不是说没有用,很多人确实康复了「自愈性疾病」,但同样的现实是发现很多治疗干预后,康复的周期大大延长,三四个月不好的情况可以说很常见(这种现象不仅仅在针灸病人身上出现,即便完全只用西医西药的病人也很常见),甚至有很多由面瘫进行到面肌痉挛的患者,为什么呢?过度治疗应该是原因之一。


-----------------------------------------

“季子说”述及的传统医学,是季子视野里的传统医学!

------------------------------------------

季子,男,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原供职上海某三甲医院,于2013年6月起辞职探索自由执业之路,2014年11月,上海季建刚中医诊所获批成立!从求学起到现在,在中医路上行走第19个年头,一路坎坷,好在命运垂青,跌跌撞撞中误闯传统医学内室,见证中医理论的精妙,并能用疗效以确信。近年逐渐接受轮回思想,向死而生,勉力前行!鉴于传统医学在目前语境下式微之态以及自身话语混乱,发愿2014年起开始阐释中医经典并普及中医知识。

擅长古针灸法:适用急慢性疼痛及促进系统康复。

擅长整体疗法(手法):适用脊柱及四肢关节疾病(颈椎病、腰突症、膝关节炎等)以及脊柱相关性内科病症(眩晕、胸闷、咳嗽、痛经等)

擅长经方医学:适用外感、内伤、妇儿。


微信号:ouov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