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不是力量,只有应用才能变成力量

 漫步之心情 2018-09-28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其实并不完全对。知识固然很总要,但仅仅是学到知识,远远不能变成真正的力量。只有将知识和自身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将知识灵活运用,才能够将知识变成力量。一个人获得的知识越多,就越可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广泛吸纳知识很必要。在这个基础上,将其切实的应用,才算是抓住了知识的真谛。

知识不是力量,只有应用才能变成力量

公元前262年,正是战国动荡时期,秦国国立昌盛,正四面出击,意图一统天下。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占领了野王城,截断了上党郡和韩国的联系,上党郡形式危及。负责守卫上党郡的韩国将领不愿投降秦国,于是就派使者带着地图前往赵国,想让赵国接管上党郡。

这时候赵孝成王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派军队接受了上党郡,然而两年后秦国又派军队围住了上党郡,赵国的老将廉颇奉命率军二十万救上当,然而大军刚到长平,上党郡就已经让秦军占领。廉颇只好在长平驻军,让士兵们修筑堡垒,深挖沟壕,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做长期抵抗打算。 秦军的将领是王龁,他占据上党之后,屡次向赵军挑战 廉颇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知道秦军气势正盛,不宜立刻交战,打算等过一段时间之后等 秦军的粮草不济时再出击,一举击溃秦军。王龁见廉颇不出战,就回报秦王。秦王也很畏惧廉颇,于是乎就采用了大臣范蹄的主意,派人暗地里到赵国的都城散布消息说 “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赵王听信了这些话,立亥招见赵括,决定任命他为将,取代廉颇.

知识不是力量,只有应用才能变成力量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就熟读兵法,对前人的兵法著作琢磨得很精熟,和别人谈论起用兵之道的时候,头头是道,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眼里。

他见了赵王之后,更是夸夸其谈,满不在乎地说 “如果秦将是白起的话,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现在不过是王龁,他也只不过能和廉颇比个高下,哪里是我的对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要拜赵括为大将,接替廉颇。蔺相如等大臣认为赵括没有真才实学,又没有临战经验,就劝阻赵王。甚至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进表,反对这件事,她告诉赵王,赵奢临死的时候曾再三嘱咐 “赵阔将用兵打仗看做儿戏,淡起兵法就海阔天空,目中充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

但是赵王不听劝告,依旧决定让赵括带兵。公元前260年,赵括又领兵二千万前往长平。到了长平之后,又接管了廉颇的兵力,合兵四十方,声势十分浩大。

奏王得知消息之后,秘密派白起内将军,前往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最后,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又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无计可施,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赵国的救兵。秦国又发乒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死死围困住赵军。

赵括的军队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状况之下,死守了四十多天,赵国的救兵又被半路阻击,难以到达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却被秦军万箭齐发,射死在阵前。主将被杀之后,然赵军心充斗志,纷纷扰降。

知识不是力量,只有应用才能变成力量

奏军将投降的赵军全部活埋,太获全蛀。赵国本来势力还比较强,经过这一仗之后元气大伤 很快就被秦朝灭掉了。

赵括自幼熟读兵法,也学了不少的用兵策略,但是却不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地加以应用。赵栝的失败,不是因为知识学得太少,而是因为没有将知识真正化内自己的养分,他的知识只是书上的知识. 只能 “淡兵” ,而临到实战的时候,却一筹莫展。

不仅打仗是如此,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加以应用,才能转化内能量。知识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没有任何一种知识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只有根据环境的不同不断地加以灵活变化,才能够发挥出知识的力量。

知识的把握,不能止于“纸上” 。渎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只有在不断应用中才能焕发出生机,产生出力量。

知识不是力量,只有应用才能变成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