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筝》的震撼,信仰的碰撞

 怀旧書馆 2018-09-28

 

电视剧《风筝》播出后,引起不小轰动,据说,该剧的口碑相当不错。近些年来制作和播出不少谍战剧,但真正够得上水平的不多,够水平且获得好口碑的更是凤毛麟角。比较起来,《风筝》绝对是一部佳作,够得上水平,配得上好口碑。这大概源于创作者认真的创作态度,他们用心了,尽力了,他们是在用心搞艺术,用心面对观众。

《风筝》最大看点,也是其最令人心动之处,恐怕就在于,透过剧中人物的塑造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忠诚,表现出了信仰的动力和力量。以及,不同信仰之间的相互碰撞,剧烈的碰撞。信仰之间的这种碰撞,加强了对人物的塑造力度,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大大增强艺术感染力和所塑人物可信度,有助于增强观众对角色的亲近感。正因为具有这样的亲近感、可信度、感染力,《风筝》的成功才成为现实。

毫无疑问,郑耀先(也就是后来的周正乾)是一位非常突出的代表性人物,他对共产主义事业信仰坚定不移,对共产党忠贞不二。在军统的魔窟里,在脑袋掖在裤腰带上的恶劣环境里,时刻面对生生死死,时刻面对各种考验和诱惑,敌方怀疑,我方仇恨,得不到理解,失去与上级联系,充满抑郁苦恼却没有倾诉对象,郑耀先却对信仰没有产生丝毫动摇。即便在解放后,由于各种原因,改名后的周正乾仍然不能得到自己人的理解,无法为自己洗刷“罪名”,他依然为着心中的信仰和理想,忍受不公正的眼光和待遇,忍受自家人的歧视,与此同时,还要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与敌周旋,与敌人斗争,继续履行使命,直到最后挖出了长期潜伏在我方队伍内部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影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忠诚的战士没向组织提任何条件,只是想看一看天安门,看一看五星红旗,最后望一眼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新中国的象征。

郑耀先的形象感人至极,他的忠诚,他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定,给予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极大的震撼。

同样,曾墨怡、程真儿、陆汉卿等共产党人也都跟郑耀先一样,为了心中的理想、追求和信仰,他们不惜牺牲生命,表现出绝对的忠诚,他们的形象已然化作一群英雄雕像,永远矗立。

反过来,国民党反动派一方也不乏对信仰的执着者。比如,潜伏在共产党内的特务“影子”,也就是女科长韩冰。这位长期潜伏在革命队伍中的军统特务,在革命队伍中经受了几十年的红色熏陶,其言行举止已经很自然地打上红色烙印,即便如此,其内心依旧顽固地信守原有的观念和信仰,其骨子里仍然是国民党军统坚定的一分子。她时刻没有忘记完成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交代的任务,直至通过高君宝向台湾传递出最后一份情报:郑耀先就是中共潜伏在军统高层的“风筝”。即使发觉自己已经暴露,饮下剧毒葡萄酒,不得已做出自我了断,这个时候的韩冰毅然决然与共产党分手,彻底分裂。韩冰是个死硬分子,可是,这其中的缘由,不排除她同样拥有自己的信念和信仰,并且甘心情愿为之付出一生,哪怕这样的信念和信仰,与人民的利益格格不入,与时代的潮流严重脱节。当然,其结局必然是一场悲剧。

说到信仰,江万朝这个人物不能不提一下,因为他的行为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江万朝经受不住军统的威逼利诱,背叛共产党,背叛自己的信仰。回到革命队伍中后,他明里是革命军人,暗里为军统服务。从这点看,江万朝似乎不属于对信仰坚定执着者,而当其军统特务身份暴露时,他向共产党表示“忏悔”,这时的江万朝看似回心转意,转回到自己原先追随的共产党一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江万朝算不得有坚定信仰的人,他只不过是一个看风使舵、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江万朝临死前,“袒露”自己就是军统特务“影子”,实际上则是最后一次执行军统命令,以自己之死掩护真正的“影子”,以此迷惑、欺骗共产党组织。这时候的江万朝,已经身无任何牵挂,完全可以向组织如实交代实情,也无需再为军统效力。那么,江万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也许是编剧的疏漏,也许是作者有意为之,以便达到这样的目的,即:江万朝并不是信仰摇摆者,他同样有着坚定的信仰和追求,那就是死心塌地倒向国民党军统一边,彻底抛弃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而不是重回共产党阵营。

《风筝》一剧,表面看是郑耀先与韩冰一斗到底,拼个你死我活,实则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在发生着强烈的碰撞。信仰,以及信仰的碰撞,这就是《风筝》一剧震撼所在,也是对现代人给出重要的警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