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赤霉病与秸秆还田有关!专家建议这么做,你认为可行吗?

 安生ylcmui9f0g 2018-09-28

温馨提示: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您就可以免费收到三农大喇叭每天为您推送的最新三农政策、实用技术、价格信息、市场行情等内容了。谢谢您的关注与转发!

小麦赤霉病是全国各麦区发生较广的病害,以长江中下游和东北春麦区发生最重,一般年份可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小麦赤霉病与秸秆还田有关!专家建议这么做,你认为可行吗?

抗性品种利用和合理布局是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基础。目前生产上虽无高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

栽培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也有较大影响。有调查显示,秸秆还田操作粗放,使大量未腐熟的秸秆残留在土壤表面,有利于赤霉病病菌孢子产生,增加菌源。同时,近些年小麦播种时,农户通常会加大播种量,使得小麦生长后期群体密度高,田间郁蔽度大,后期易形成高温高湿、郁蔽、利于病害侵染流行的田间小气候条件,大大增加了赤霉病的流行风险和危害程度。

小麦赤霉病与秸秆还田有关!专家建议这么做,你认为可行吗?

为加快秸秆的腐熟和减少秸秆的土表残留,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陈怀谷研究员曾提出,在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地区应实行秸秆深埋,通过土壤深翻将还田秸秆埋至20厘米以下土层。耕翻后进行相应的镇压处理,加快秸秆的腐熟和减少病菌的生长。有条件的地区提倡秸秆资源化利用,减少病菌在田间的繁殖基质,压低菌量。

此外,要坚持适期播种,避免过迟播种,降低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高温、阴雨天气的概率;避免不同生育期的小麦品种插花种植,使小麦生育进程整齐一致,便于后期集中用药防治。

小麦赤霉病与秸秆还田有关!专家建议这么做,你认为可行吗?

小麦赤霉病如何用药防治?

防治小麦赤霉病,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做到把准时期、两次防治不动摇,即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第一次用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

对品种高度感病、生育期极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还应适当增加用药次数;如小麦扬花期遇雨,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确保防效。

要合理安排用药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单剂或复配剂,注意交替用药;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较高抗药性的地区,停止使用多菌灵单剂。白粉病、蚜虫等病虫重发生地区要统筹开展防控,对白粉病防控,结合施用戊唑醇、烯唑醇、腈菌唑、醚菌酯、烯肟菌胺等药剂;对蚜虫防控,结合施用吡蚜酮、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

小麦赤霉病与秸秆还田有关!专家建议这么做,你认为可行吗?

要用足药量和水量,氰烯菌酯单剂有效用量不低于25g,戊唑醇、咪鲜胺亩有效用量均不低于12克,多菌灵亩有效用量不低于50克;可选用机动弥雾、静电喷雾或自走式喷杆喷雾药械均匀喷洒,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公斤,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40-60公斤,提高病虫防效。

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请留言与大家互动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