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元曲史:20首名作,道尽元曲百年兴衰

 细直紧园 2018-09-28
元好问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

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

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他擅作诗、文、词、曲。

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

其'丧乱诗'尤为有名;

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

可与两宋名家媲美;

其散曲虽传世不多,

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

初期:关汉卿

【元】关汉卿


【春】子规啼,不如归。

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夏】俏冤家,在天涯。

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

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秋】风飘飘,雨潇潇,

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

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

【冬】雪纷纷,掩重门,

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

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

《析津志》说他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

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

“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关汉卿塑造的

“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

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被誉“曲家圣人”,简称“曲圣”。

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

享有 “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


初期:石君宝




《秋胡戏妻》是石君宝代表作,

故事本出自刘向《列女传》,

但作了很大改造。

写军户秋胡新婚三天,即被迫从军,

其妻梅英采桑度日,

奉养公婆,抗拒诱惑,坚不改嫁。

10年后,秋胡作官返乡路经桑园,

调戏已不相识的妻子,

被梅英痛加斥责。梅英回家后,

得知此人即是丈夫秋胡,

立即要求离异,宁肯长街讨饭,

也不屑一顾冠帔官诰。

由于婆婆说情,并以死相挟,

她才勉强认了秋胡。


《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罗浮梅雪”

初期:白朴




与关汉卿相比,

白朴的生活圈子比较局限,

他不可能从社会下层提炼素材,

写出像关汉卿那样

感天动地的《窦娥冤》。

然而,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

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

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

又是关汉卿所不及的。


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

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初期:王实甫




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

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

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

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

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

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三种: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

悲欢离合的故事,

亦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初期:马致远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节选)

【元】马致远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


马致远在杂剧创作上

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形式,虚掩其外,

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

虽其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

但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

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

“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姓名香贯满梨园'。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

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

二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中期:张可久




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

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

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

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

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

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

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中期:郑光祖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

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

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

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

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

王国维曾评价:

“此种词为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


清人梁廷柟在《曲话》中称赞

此剧曲辞是'灵心慧舌,其妙无对'

这一作品中的'离魂'情节,

对明人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

也有一定影响。

中期:姚燧



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十年书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

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


的父亲为忽必烈幕府,

姚燧散曲内容主要写男女风情,

风格以风流蕴藉为主,

反映着他风流洒脱的个性。

可以其一组小令为代表,

〔越调〕《凭阑人》

语言浅白,笔致流畅,富有情趣。

最为人熟悉的小令莫过于

〔越调〕《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他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

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末期:张养浩


纪君祥



与元杂剧《赵氏孤儿》同一题材的作品,

还有南戏《赵氏孤儿记》

及其后的明代传奇《八义记》

和清代地方戏的《八义图》等。


元曲小知识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散曲释名:


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代朱有墩《诚斋乐府》,此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不包括套数。


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进来。


20世纪以来的学者的论文,把小令、套数都看作散曲。散曲作为文体概念做终被确定下来。


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