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自然 的滥 调

 人也昔兮 2018-09-28

谁都知道,城市是对自然最严重也最残忍的毁坏。当我们的眼光从山林田野转向水泥丛林之后,城市的高楼大厦及工业烟囱被我们冠以文明的象征,多少个年代过去了,人才慢慢意识到,城市文明的代价是毁灭了我们的生存之本。对于城市的转身,从外表形式看,是这多少年来在城市的水泥文明上实施的人工自然工程。

在欧洲,城市的回头文明建设要早,并且,整个欧洲把人工自然纳入了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简单地说,一个城市的建设,首先考虑的是,被破坏掉的大自然,如果以人工的方式补偿回来,并且,这种补偿必须与这个城市建设谐调。所谓的谐调是指,不仅具有人工自然的艺术美,更要完全符合大自然给予一个城市居住人口提供的一切生存环境的标准和内容。这在它们的城市人工自然建设的外在形式上,是看不到的,或者说不容易看得到。欧洲本地的居民在享受这样的城市人工自然时,只有一个感觉,神悦情怡。

但千万不可把他们的如此身心感觉全都归因于城市人工自然建设的人性化艺术。如果是这样,那就用不着城市的人工自然建设,我们走进山水和田野,得到的神清气爽更自然,更浓郁。

这是为什么?

所谓的文明时代,简单地说,人需要城市吗?答案是十分简单的,需要。城市是文明时代的人的生存需要才存在的。换句话说,城市是文明时代人的生存的的一种保障。这个保障不是一个人自己可以实现的。这时候,国家的意义就体现了出来。国家是公民安逸生存的惟一保障。公民与国家的这一关系,体现在城市文明建设上,就是国家,要拿出相当的国民税收建设保障公民安逸居住的城市。

欧洲的很多国家意识到了国家的这一责任,并且做到了这样的文明城市建设。他们不是以城市的旅游为目的,也不是以城市的形象为目的,更不是以城市建设能创造怎样的GDP值为目的,更不用说在城市建设上让一些人发财和暴富。他们以一个城市的国民生活舒适和安全为惟一的宗旨那建设一个城市。所以,欧洲人走在每一条林荫道上,或者躺在每一片人工草地上,所得到不只是花草的芬芳,可是,由国家保障提供的那一部分享受,是看不见,也闻不到的,如果没有这一部分看不见闻不到的保障存在,那些花与草也会失去它们的芳香,更不用说怡情悦性了。

所以,那些去欧洲旅游的中国人,看到的城市人工自然,未必觉得有多好,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它们不是花草芬芳的那一部分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