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北京饮食文化 怎么能少了“清真菜” 北京晚报2016年3月22日09:39 北京的清真饮食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北京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多“悠久”呢? 在元朝,从宫廷食谱到百姓菜肴,都有清真的影子,宫廷食谱《饮膳正要》里,有清真饮食的记载;《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也专门列有“回回食品”一章;杂剧《豹子和尚自还俗》中,也有这样的唱词:“小刘屠卖的肥羊肉,一贯钞一副整头蹄……马回回烧饼十分大,黄蛮子菜烂味精。 到了明清两代,大批回族从南方迁徙北上,南方的清真饮食制作技艺传入北京,北京的清真饮食品种已经非常丰富,各种风味独特、色香味美的菜肴和小吃传入皇宫,成为御膳。随后传出宫外,流行于市,成为清真名吃。“它似蜜”、“桂花羊肉”、“芝麻里脊”、“芫爆散丹”等,就是曾经的清宫御膳菜品。 在清宫御膳中,清真全羊宴席是继满汉全席之后的宫廷大宴席之一。全羊宴是用整个羊的各个不同部位,用烤、涮、煮、炸等方式烹制出各种不同口味、不同品名的菜肴。且所有菜名均用生动、形象的别名代替。《随园食单》中记载:“全羊法有七十二种,每次可吃者不过十八九种而已。此乃屠龙之技,家厨难学,一盘一碗,虽全是羊肉,而味各不同才好。” 1968年,周恩来总理设宴曾请“又一顺”的清真烹饪大师杨永和,制作全羊宴招待来访的巴基斯坦贵宾;如今“鸿宾楼”等的全羊宴仍是招牌菜。 民国时期,在前门一带开业的清真餐馆就有:元兴堂、两益轩、同和轩、同益轩、西域馆、西圣馆、庆宴楼、萃芳园、畅悦楼、同居馆(馅饼周)、恩元居(炒疙瘩)等数十家。另外还有中山公园的瑞珍厚、东安市场的东来顺、西单的又一顺等。 1930年,西单路口的“西来顺”的开张轰动了京城。原因是出任西来顺饭庄经理的是名冠京城的清真厨师诸祥。诸祥原名诸连祥,是著名的清真菜肴革新家。他因烹饪技艺高超,清末曾到皇宫御膳房任职。民国初年到“两益轩”等饭庄指导烹调技艺,带出了许多高徒。诸祥见多识广,思想开明,在清真菜的革新上,大胆吸收了西餐和中国南北菜肴的一些技艺,创制出“炸羊尾”、“生扒羊肉”、“炒甘肃鸡”、“油爆肚仁”等新的清真菜肴百多种,并首创清真海味菜肴,在同行和食客中享有盛名。 京剧大师马连良是回族,经常到西来顺宴客和用餐,而许多文化、戏剧界的名流也竞相光顾西来顺。北京和平解放以后,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新疆和平解放会议等许多重要会议,都曾在这里举行招待宴会。 如今北京的清真菜肴已达500多个品种。许多老字号,如月盛斋的酱牛羊肉、大顺斋的糖火烧、馅饼周的馅饼、豆汁张的豆汁、羊头马的白水羊头、爆肚冯的爆肚、年糕王的切糕等,都是历经数百年的名吃,享誉海内外。 |
|